1 / 64
文档名称: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ppt

格式:ppt   大小:124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ppt

上传人:1485173816 2022/4/28 文件大小:1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考纲说明(一)
总体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包括以下内容:
⑴理解。
能力层级B。包括4个不同方面的要求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
“畔”,本义是田界,田界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如“河畔”“桥畔”;“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叛”,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用的就是假借义。
“爪牙”,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蚓无爪牙之利”用的是本义,“予王之爪牙”是用“爪牙”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用的是比喻义。
通假字
通假,是指古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或音近的字通用和假借的现象。包括“通用”和“假借”两类。
⑴通用。指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之间的通用。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分析】“知”通“智”,两字读音相同,意义也相通。
通假字
⑵假借。指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并不相通的字之间的通用。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甚矣,汝之不惠。
【分析】“惠”通“慧”,蚤”通“早”,两字读音相同,但意义没有相通之处。
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指古时先有某一字,后来用它表达另外一个意思,并重新造了一个新字来代替这个字表达原先的意思。这两个字就叫古今字。(高中教材中为了简化古文教学,将古今字也列为通假字。)
古今字实例
“莫”,这个字古代是指“黄昏”,后来用它做否定词,用形声的方法造出了一个“暮”字来表示“黄昏”的含义,这两个字就是古今字。
“华”,上古“华”“花”是一个字,如“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后来才出现了“花”字,专指花朵。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教材中的偏义复词的数量不多,因此要进行归纳总结。平时训练要注意积累,考场作答要体察语境,认真比较。
实例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分析】“公姥”这里只有“姥”的含义。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分析】“出入”这里只有“入”的含义。
中学偏义复词的实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偏在“崩”。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偏在“亡”。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在“异”。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在“母”“兄”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偏在“兄”。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偏在“作”。
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汉语中,以单音节词数量最多,而现代汉语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单音节词、多音节词都向双音节词靠拢,双音节词的比重非常大。
因此,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看似一个词,实际上是两个单音节词。
例如“地方”“山东”等。
实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分析】“故事”现在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情节的事情。古义为“先例,旧事”。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分析】“南面”现在指南边。古义为“面南而坐(即称帝)”。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分析】这里的“其实”也是两个单音词,“其”是代词“它”,“实”是“果实”。
反训词
古汉语里,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出正反对立的两个意义,叫反训。反训词从词性看大多是动词,理解这类词语的关键是结合语境确认动作的施动者和受动者以及双方之间的关系。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顷襄王怒而迁之。
【分析】前者“迁”为升职,后一句“迁”为贬官。
词类活用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特点
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例:“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项脊轩志》中的“乳二世”的“乳”也是这样。
词类活用的辨别原则
判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
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