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读了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的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的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知的。 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含义和特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3 物种概念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么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 实践及其基本特征?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5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6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7 联系及其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一切是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 这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1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8 发展与发展的实质? 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9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