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低聚异麦芽糖行业分析.doc

格式:doc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低聚异麦芽糖行业分析.doc

上传人:xwhan305 2014/11/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低聚异麦芽糖行业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低聚异麦芽糖
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1 行业概述 3
行业简介 3
行业发展 3
主要企业 4
2 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5
上游玉米市场发展状况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5
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5
生产技术对本行业的影响 6
政府政策和法规对行业的影响 7
3 行业市场分析 8
市场环境分析 8
经济环境 8
自然地理环境 9
市场需求分析 9
低聚异麦芽糖应用领域 10
低聚异麦芽糖潜在需求分析 11
市场供给分析 12
市场营销分析 13
4 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14
山东保龄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
西王集团有限公司 17
山东鲁洲集团 18
山东天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0
江西精诚糖醇有限公司 20
5 行业前景分析 21
行业前景 21
产业趋势 27
结束语 29
行业概述
行业简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保健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众多保健食品中,低聚糖由于具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和显著的生理功效,正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类物质的名称,品种繁多,迄今已被科学界发现的低聚糖有几十种之多,但实际开发应用的低聚糖只有十来种,包括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海藻糖等,不同品种其物化性能、生理功能有所差异。在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产量最大的是低聚异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以淀粉为原料生产,α-D 葡萄糖基以α-(1-6)糖苷键结合,分子结构中特有的α(1,6)键使人体消化道中的酶无法将其消化降解,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可以到达大肠,被生长在那里的某些细菌所利用,成为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因而被誉为“双歧因子”。
我国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对国产异麦芽糖进行人体与动物试验,也证明服用低聚异麦芽糖浆(15g/d),经30d后,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会明显增加,证明它对肠道菌群有明显调节作用。食用异麦芽糖有利于防止龋齿。不仅异麦芽糖本身不引起龋齿,还可阻止其它糖类被变异链球菌利用。低聚异麦芽糖还可用于饲料添加剂中,以增强饲养动物的健康和提高饲料效率。
由于低聚异麦芽糖的独特生物特性及人们对健康的渴求,低聚异麦芽糖行业发展迅速,扩张很快。数据显示2000年低聚异麦芽糖产量约为5000吨,到2007年,我国低聚异麦芽糖的产量已经达到4万多吨,2009年产量约8万吨产量,2010年预计达到12万吨,增长速度非常迅猛。
行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 日本林原生化研究所首先成功开发了葡萄糖转苷酶的商品化生产技术,而后,日本林原商事,日本食品化工,日本昭和产业,日本资粮工业先后参与了低聚异麦芽糖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1985年,日本首批产品投放市场。20世纪90年代,年产量达8,000~l0,000吨,据最新统计,2001年日本低聚异麦芽糖产量已达30,000吨左右,且仍在稳步增长。目前日本市场上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主要有3种规格,它们分别是IMO-500(液体糖浆)、IMO-900(液体糖浆)、IMO-900 (固体糖粉),其500、900分别是指产品中低聚异麦芽糖含量为50%及90% 以上。除日本外,我国台湾地区硕泰实业采用日本林原生化提供的技术,也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生产低聚异麦芽糖。
我国大陆起步也不晚,早在1995年无锡糖果食品厂就已开始了低聚异麦芽糖的工业生产。1992 – 1996年,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无锡轻工大学中央研究所共同承担了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新型淀粉糖的研究与开发。而后,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又承担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低聚异麦芽糖的中试研究和开发。1996年,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和保龄宝合作,在禹城建立全国第一个年产2千吨的低聚异麦芽糖生产线,开始走向低聚异麦芽糖的工业化到产业化之路。经过科技研发,现在国内高纯度的低聚异麦芽糖采取膜过滤生产,不含葡萄糖,%,远远超过了日本的产品。我国低聚异麦芽糖的发展经历了初步研究—实验室生产—工业化生产—产业化—高纯度专业化的五个阶段。
主要企业
经过10多年科研单位及生气企业的共同努力,国内低聚异麦芽糖行业从无到有,发展迅猛。目前全国已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开始生产低聚异麦芽糖,,市场占有率一直在65%—70%左右。
西王糖业年产3万吨。
山东天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993年开始生产淀粉,后延伸到淀粉糖产品,低聚异麦芽糖产能2000吨。
江西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