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必背知识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必背知识点.docx

上传人:泰山小桥流水 2022/4/2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必背知识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必背知识点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
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惯、战争、人口政
然灾害等。但人口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③商业区:
等组成,大多呈团块状或条状,且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区多位于市中心,而大城市往往有多个商业区。其他还可以由市政与公共
储区、风景游览区、城市绿化区、特殊功能区等。一般来说,大城市功能分区复杂
功能分区相对简单。
西方城市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见教材
4、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
关于中心地、服务范围、门槛人口等概念。

(教材

P34)
规律:

1)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

2)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3)高级中心地
彼此相距远,数目少;低级中心地门槛低,服务范围小,彼此距离近,数目多;
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同一级别则相互排斥,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是城市
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
1)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城市热岛效应,还影响周围地区的自然
2)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市水系紊乱,河道水质恶化;
3)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干扰和破坏了地区环境生态;
4)城市带动区域发展,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广泛影响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产生功能分区式,区域产业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传统农业社会演化为工业社会;
为城市景观4)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大幅度加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的渗透,强化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失多;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建立卫星城镇,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环境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强调以人为本,
3)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4)运用信息化手
5)有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或小城镇6)大型中心城市,增强其辐射带动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特点


(l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
(2)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最为密切。
(3)工业: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较大。
(4)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①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
生产协作:生产一件产品,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的协作;
供零部件的工厂之间协作。
商贸联系:(l)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