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狗包弟
巴 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享年102岁。
中国当代文学巨匠、“20世纪中国的良心”“人民作家”。
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专业学校。在校期间接受“五四”新文化洗礼。1927年至1928年在小狗包弟
巴 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享年102岁。
中国当代文学巨匠、“20世纪中国的良心”“人民作家”。
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专业学校。在校期间接受“五四”新文化洗礼。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灭亡》的发表并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开始使用笔名“巴金”。
“文革”中受迫害。
(1904.11.25——)
《随想录》
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在晚年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代表作
“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寒夜》《憩园》《第四病室》。
说说:我所知道的文革
大字报
刘少奇被批斗
彭德怀被批斗
老舍走进了大明湖
冯骥才如是说:
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在这狂浪下边的还是掀动这狂浪的,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强制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
文革体验
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但是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
──《一百个人的十年》
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
“伤痕文学”
卢新华《伤痕》
刘心武《班主任》
宗璞《红豆》《三生石》
季羡林《牛棚杂忆》
梳理文章结构
请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线索对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并理清感情线索。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来历)
发展(与包弟相处很好)
高潮(送走包弟)
结局(深深忏悔)
伤感
轻松→沉重
歉意
欢乐→忧虑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文章哪些言语表明了作者的“歉意”?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
探究指导:
描写
,一声叫唤就跑开;
;
;
;
,讨骨头喂它。
。
特点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作用
它的特点与它的悲惨命运形成对比;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包弟形象更生动;
为写对包弟的难舍和作者的歉疚、忏悔做铺垫。
作者为什么以一条狗来反映“文革” 现实?
写法:
以小见大 虚实结合
人狗同命,狗犹如此,人何以堪!
次要,实写,情感的载体
虚写心灵,却是主要
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巴金------20世纪的良心
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
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唤醒人心
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
受害者
忏悔
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让我们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
也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
作品意义
<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巴 金
颁奖辞: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拓展:
烽火卢沟桥
勃兰特的下跪
漫天的“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