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第八章 粘土岩类.ppt

格式:ppt   大小:3,219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八章 粘土岩类.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4/29 文件大小:3.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八章 粘土岩类.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八章 粘土岩类
第1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粘土岩(泥质岩):粒度<,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系机械作用形成的最细的产物。
特点:
1、粘土岩主要组分来自风化产物,并以悬浮方式搬运,机械方式沉硬石膏),磷酸盐、硅酸盐及盐类矿物。
4、有机质:如煤、腐殖质、沥青质及生物遗体等。
非粘土矿物
粘土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Al2O3和H2O,加上吸附离子的成分,但变化较大。
*
第7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产于页岩中的化石
*
第8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三、粘土岩的结构、构造和颜色
1、粘土岩的结构
(1)根据粉砂、砂等陆源碎屑颗粒的相对含量划分
*
第9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2)依粘土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划分
1)胶状结构:由凝胶老化形成,可见脱水形成的裂隙、贝壳状纹等。
2)鲕粒及豆粒结构:粘土矿物在沉积过程中围绕核凝聚呈同心环状颗粒(具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直径小于2mm者称为鲕粒,大于2mm者称为豆粒。这两种结构多见于胶体成因的铝土质和水铝石质粘土岩中。
3)砾状及角砾状结构:泥质沉积物由于同生期冲刷形成的碎屑(泥砾)经再沉积后又被粘土胶结而成,也叫同生碎屑或内碎屑结构。
*
第10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2、粘土岩的构造
(1)层理构造
①水平层理:-1mm。
页理:水平细层的厚度小于1mm者称之,是泥岩的特征构造,是岩石平行层理呈薄片状劈开的性质,是由于粘土矿物的定向排列造成的。页理发育的粘土岩称页岩,页理不发育的粘土岩泥岩。
②块状层理:多数被认为是生物扰动成因的。
(2)各种层面构造(如干裂、雨痕、虫迹、结核、晶体印痕);
(3)水底滑动构造、搅混构造等。
*
第11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页理
*
第12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页理
*
第13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3、粘土岩的颜色
主要是指原生色,能反映生成环境。影响粘土岩颜色的主要因素:粘土矿物成分、有机质、黄铁矿含量、铁离子状态等。
1)红色、紫红色:粘土矿物颗粒间或表面存在分散状的高价氧化铁(Fe3+)薄膜,强氧化环境;
2)绿、灰绿色:伊利石晶格中含Fe2+,或粘土岩中存在绿泥石、海绿石,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
3)灰色、灰黑、黑色:富含有机碳和分散状低价铁硫化物,(半)深湖/海、海湾、泻湖、滨外陆棚等还原或强还原环境中形成,常是生油粘土岩的标志之一。富有机质的暗色粘土岩是良好的生油母岩。
*
第14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四、粘土岩的分类及主要岩石类型
*
第15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常见岩石
钙质泥岩和页岩——泥(页)岩中含碳酸钙(<50%),滴稀盐酸起泡沫。
铁质泥岩和页岩——含三价铁的时泥岩呈红色、褐红色。含二价铁的硅酸盐或硫酸盐矿物时呈灰绿色。红色泥页岩一般生成于陆相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的河湖相中。
硅质泥岩和页岩——普通页岩的Si2O平均含量60%,而硅质泥页岩Si2O平均含量可达85%以上。一般认为硅质泥页岩与生物有关,与海底热水作用有关。
炭质页岩——含大量炭化有机质,灰分>30%,能染手,常含大量植物化石,常与煤系地层共生,成于湖、沼环境。
黑色页岩——因富含有机质或细分散状硫铁矿而呈黑色,有机碳含量高,不染手。是良好的生油岩。一般成于缺氧、富含H2S的较闭塞海湾和湖泊的较深水地区。
*
第16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硅质页岩
*
第17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产植物化石的炭质页岩
*
第18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产植物化石的黑色页岩
黑色页岩露头
*
第19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油页岩 是含有一定数量干酪根(>10%)的页岩。颜色有浅黄、黄褐、暗棕、棕黑、黑色等,一般含有机质愈多,颜色愈深。其特点是比一般的页岩轻,且有弹性,用小刀刮之,往往可成刨花状的薄片。易燃,并发出沥青味及流出油珠。属页岩的范畴,但具有腐泥煤的特征,也叫 “高灰分的腐泥煤”。主要是在闭塞海湾或湖沼环境中由低等植物如藻类及浮游生物的遗体,在隔绝空气的还原条件下形成的,常与生油岩系或含煤岩系共生。
燃烧着的油页岩
*
第20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五、粘土岩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一)研究方法
1、野外收集资料(肉眼鉴定、结构构造、产状、岩层的接触关系等)
2、室内工作
①物理性质测试(可塑、耐火、烧结、吸水、膨胀、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