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指南录后序翻译]指南录后序.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指南录后序翻译]指南录后序.docx

上传人:飞行的大米 2022/4/2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指南录后序翻译]指南录后序.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指南录后序翻译 ] 指南录后序
一: [ 指南录后序 ] 指南录后序 / 文天祥 /
二: [ 指南录后序 ] 古籍基础知识
什么是古籍
古人写、印的书籍。一般指辛亥革命( 1911 年)之前历朝目选后次第的限制,故书序在前抑或在后,
对人们阅读并没有什么影响。但书籍进入册页装订以后,无论是包背装还是线
装,篇目的先后次第在装订时已经固定,而这种装订,又决定了不可能单独抽
出一篇来阅读,故读书应当先读的序言置于全书之末,从阅读角度说,就已显
得不便,于是人们逐渐改变古例,把一书的序移在了全书之前。如杨雄的《法
言》,其序旧在卷后,司马公集注,始置之篇首 ( 见[ 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
) 。《四库全书总目》说,司马光注释《法言》时,尚存李轨、柳宗元、宋
咸、吴秘的注本,并说: 《法言》旧本十三篇之序列于书后,盖自《书》序、
《诗》序以来,体例如是。宋咸不知《书》序为伪孔《传》所移, 《诗》序为毛公所移,乃谓‘子云新旨,反列卷末,甚非圣贤之旨,今升之章首,取合经
义’。其说殊谬。然光本因而不改,今亦仍之焉。治学谨严的司马光默认了宋咸的做法,没有把宋咸错误地置于书前的《法言》序移到书后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时书序已普遍在书前的事实,故司马光尊重了现实。至于李清照、文天祥等特冠以“后序”二字,就更说明,至迟到南宋,序已不再置于书后了。
对于古籍来说,除书稿完成时有自序、旁人写的他序之外,往往还有整理
者、刊刻者的序。刊刻者的序极似今日的《出版说明》 ,这对了解其书的特点及其版本源流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清阮元《刻序》 ,其中说:郭景纯 ( 即晋人郭
璞 ) 注,于训诂、地理未甚精澈,然晋人之言,已为近古。吴氏《广注》 ( 即清吴任臣《山海经广注》 ) ,征引虽博,而失之芜杂。毕氏 ( 指清人毕沅 ) 校本,于山川考校甚精,而订正文字尚多疏略。今郝氏 ( 即本书作者郝懿行 ) 究心是经,加以笺疏,精而不芜,博而不滥,粲然毕著,斐然成章,余览而嘉之,为之刊
版以传。嘉庆十四年夏四月扬州阮元序。

这段序文历述《山海经》的各个注本、校本,评其优劣,要言不繁,一箭中的,甚有参考价值。特别是序文的写作年月,对考察古籍的流传及刊刻情况尤其宝贵。至于跋,明人吴师曾《文体明辨》说:按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简末,而总谓之题跋。序一般是对全书的总体说明,跋一般只是有感而发。跋的内容亦较灵活,或抒情,或考订,或议论,长短不拘。跋的作用与序大体相似。
古籍的流传
古籍的流传形式古今很不相同,简策时代的古籍是以单篇流传;纸普遍使
用之后,由于书写工具的改进,古籍开始以“集”的形式流传;雕版印刷盛行之后,古籍便以整部的批量流行了。简策时代的古籍所以是单篇流行,主要是因为文字的载体──竹简太笨重。从出土的秦汉竹简看,通常每枚竹简只容纳三十或四十个字左右。即以四十个字算吧,一篇一万字的文章就需要二百五十枚竹简,这就是说,一部五十万字的书,就需要一万二千五百枚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