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评邢蕊杰著《清代阳羡联姻家族文学活动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0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评邢蕊杰著《清代阳羡联姻家族文学活动研究》.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7/2/28 文件大小:1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评邢蕊杰著《清代阳羡联姻家族文学活动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评邢蕊杰著《清代阳羡联姻家族文学活动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学界对如何写作文学史曾经有过颇多的探讨,但到目前为止这仍是一个存在诸多争议的论题。当然, 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呈现经典性作家的经典文本或主要成就, 乃是百余年来绝大多数文学史著作所采取的基本写作策略。近些年, 这一文学史写作的主流思路,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呈现文学创作原生形态, 就是其中理论声势颇大而研究实绩相当可观的重要主张之一。平心而论,呈现文学创作原生形态或说还原文学创作“现场”,未必是文学史写作的理想路径,但是必须承认,这样的呈现、还原确实让我们了解到了文学创作的真实状态, 而这种状态是丰富多彩的。比如从地域和家族的视野切入, 我们发现文学创作“生产”的形态要比文人个体性的登高赋咏、书斋苦吟、旅途命笔等方式丰富得多,特别是明清时期,地域文人的诗文雅集、家族亲友的联吟唱酬, 其频率是如此之高, 覆盖面是如此之广, 以致我们完全无法将一个经典性作家的创作过程与上述的活动剥离开来。进言之, 要想深入揭示明清文学发展的内在特征,地域和家族是两个必不可少的考察视角。邢蕊杰博士的《清代阳羡联姻家族文学活动研究》一书, 正是一部以“寻绎文学活动的原生形态”为旨归, 从地域文化与家族联姻的综合视角,对清代阳羡地区的文学创作活动进行深入探研的著作。学界对清代阳羡地区文学创作特别是阳羡词的研究, 已经积累了比较扎实的成果,严迪昌的《阳羡词派研究》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论著。那么, 如何避免意义不大的重复研究, 就是研究者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有鉴于此, 邢蕊杰博士采取了这样的研究思路, 即从研究内涵和研究范围上对既有研究进行突破。第一,研究的关键落脚点是清代阳羡联姻家族的文学活动,突出了过程性研究和创作“现场”还原, 这就将前人忽略或重视不够的阳羡文人的姻娅关系、姻娅网络中文人群体的创作过程、文人间形式丰富的交流互动( 如亲友唱和、家班演出、选本编纂等) 比较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比如对于阳羡文人的姻娅关系的研究, 作者首先在爬梳大量方志、谱牒文献的基础上,展示出了陈氏、储氏、万氏、任氏、史氏、吴氏、徐氏、蒋氏、潘氏、路氏、曹氏等清代阳羡文化家族的群像, 其次则概括出这些文化家族间联姻的基本观念、模式、文化影响,描绘出上述文化家族联姻的具体图景, 这样的考索、描绘是卓有成效而令人兴奋的。可以从一个具体的点切入略作考察, 如以前学者在论析阳羡词派形成原因时,主要强调词人间基于地缘相近的文学唱和、共同的文学趣味这两方面的因素, 邢蕊杰博士则在地缘相近视野内更进一步, 展现出了阳羡词人间深厚的姻娅关系, 并认为他们间所形成的这个“关系紧密的姻娅家族联盟”,是阳羡词人集群更为直接的纽带。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的。二,研究对象既包括清代阳羡地区的词文学创作, 又包括诗文、戏曲创作; 既包括已被关注的清代阳羡文学作家作品, 又包括被忽略的作家作品, 这就比较全面地描绘出了清代阳羡文学创作的面貌。单线深入、突出主体与亮点,是古典文学研究的常用策略,也是学术专题研究的有效路径, 不过, 这一研究策略必然要涉及对研究对象的“选择”, 而这种有重点的“选择”, 往往会带来一些研究疏漏, 比较典型的就是对研究对象“面”的观照往往用力不足。就清代阳羡文学研究而言, 阳羡词派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是学者们共同关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