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供应链协同的目标
供应链协同的目标:在业务上,使得供应链在满足客户即时变动的需求过程中,更准确、
更快、更优质的响应。在管理上,使得供应链的运作更具可见性,自我调整性,在信息传递
上,更准确、更实时、更具深度,最大的 的供应链管理,业
务范围的扩展,跨越企业的边界,进入供应链网络伙伴的经营。
它包含对业务流程的处理方式和规则,协调的、并行的、一致的执行;实现业务环节间
的连锁响应。提供智能的处理响应办法,对于客户的需求 24×7 的实时响应,自动分析跨部
门的资源约束,做出各部门协同指令。
协同机制建立在网络集市或者移动商务的层次上,自适应是其主要特点。
2 供应链协同系统定位和管理框架
供应链协同的系统定位
从国内 863 以及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结果来看,进一步的缩短供应链的响应时间是下一步
竞争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实现机制上面有着不同的阐述,不外乎协同的供应链网络,客户
大量生产的模式等等。就公司的开发以及调研的结果来看,客户不但是从时间的竞争上看经
营,同时对于基本的各项经营指标依旧极为重视,并且存在着对于各种类似于 ISO9000 系
列认证的实际操作的要求(不仅仅流于认证的形式和结果,而是切切实实的执行)。所以供应链软件构架的核心思想应依靠协同思想,建立标准流程机制,体现客户快速反应的效果。
SAP 的供应链框架结合了供应链的整体发展趋势,在现有的竞争模式下,以及中国用户
的信息需求的多重层次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供应链的软件设计上的跨越式探索:
1) 反映中国现有的供应链运行模式(单一企业内部供应链和外部协同的共存)
2) 引导用户的协作模式的规范化(不规范协作流程的规范化)
3) 导入先进的流程思想,进行吸收和改造。比如:CPFR、VMI 等等
供应链在协同供应链的设计上可以考虑五角的扩张思维,即首先实现内部供应链的高效
协同和集成,其中包含计划、采购、制造、销售和服务五个角度的集成运作,帮助客户实现
无缝的部门间协作,抛弃“甩过墙不管”的局部利益最大化、总体利益难优化的现象。并建
立有效的协同机制和实时监控体制,而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协同中心的思想,总领整个内部供
应链的集成和协同。
那么,顺延软件构架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将管理的触角涉及到企业外围。供应链协同
在供应链的各个阶段上面和不同的层次基础上面。它涉及到用户、分销商(区域分销和地区
分销)、制造商、OEM、外协商、供应商和物流伙伴(3LP,4LP)几重关系的交易往复。彼
此与彼此之间建立协同关系。但是对于跨企业的资源协同就存在着实现的巨大难度。因此有
效的建立供应协同平台就成为一个联系各个利益主体交流、可视的载体。
协同平台的扩展也是随着供应链管理集成和信息需求的不断拓展从企业内部走到企业
外部,直至网络交互中心( Internet Exchange/Internet Marketplace),所以供应链协同中心的
概念和定位就表现在企业内部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