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雁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象征意义的形成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9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雁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象征意义的形成分析.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7/2/28 文件大小: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雁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象征意义的形成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雁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象征意义的形成分析历史学院夏炎发表《“附会”与“诉求”:环境史视野下的古代雁形象再探》( 《青海民族研究》 2014 年第 3期) 一文,从环境史的视角, 对雁从一只普通的鸟类进入人类文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探讨,对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雁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的作用进行了解读。正如一些学者认为汉代及后世学者从雁的生理特性着眼对雁象征意义的解释均属附会。实际上, 这种自然进入文化的过程, 就是人类通过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理解,在自然与文化两种事物间进行的一种“附会”。这种附会并非毫无意义。从学理上讲, 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本来是两种相对独立的概念。然而, 人类在与自然界长期交往的过程中, 通过自身对自然的感知, 形成了一定的自然认知。在这一认知的基础上, 人类又将自己的价值观、信仰****俗与自然相结合, 从而形成了文化意义上的自然观。由此, 自然与文化便产生了联系。在这一自然与文化互动的背景下, 从先秦始, 雁便进入到文化领域, 被赋予人格化的形象并具有了原始的归属意向。儒学思想产生之后, 儒士们迫切需要为儒学及正统思想的立论寻找各种合理依据,在利用政治、宗教、文化等手段的同时, 也适当借助自然力量加以辅助。秦末汉初, 在儒学复兴的强烈需求下, 儒士们开始将雁的生理特征****性同儒学文化体系相结合,赋予雁以儒学象征意向,并将其人格化为儒士的象征。至东汉前期, 雁的这一象征意义日趋完善。同时, 儒士们又结合雁的原始归属意向, 在儒学象征意向的基础上, 进一步赋予雁以正统文化趋向意向。而在北方文化圈南移的进程中, 北方士人又将雁的这种综合象征意向加以利用, 使之成为北方士人正统文化观的代言。雁所具有的文化象征意义虽有附会之嫌, 却并不牵强, 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诉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