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小学生喜爱的成语益智故事尔虞我诈的故事.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生喜爱的成语益智故事尔虞我诈的故事.docx

上传人:飞行的大山 2022/4/2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生喜爱的成语益智故事尔虞我诈的故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生喜爱的成语益智故事 - 尔虞我诈的故事
尔虞我诈
春秋中期,楚国在中原称霸,楚庄王根本不把邻近的小国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指示他经过宋国的时候,不必要向它借路。申舟
④昭:明事理。聋:不明事理,糊涂。
⑤见:引见,这指托付。犀:申犀,申舟的儿子。
⑥止:扣留。
⑦华元:宋国执政大臣。
⑧鄙我:把我们的国土当边邑。
⑨投:抨,甩。袂 (mèi) :袖子。
⑩屦 (j ù) :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及:追上。窒息:从堂到宫门的甬道。
寝门:寝宫 ( 后宫 ) 的门。蒲胥:楚国的市名。
【译文】
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访问,说:“不要向宋国借路。”同时,楚庄王又派公子冯到晋国访问,也不让公子冯向郑国借路。申舟因为在孟诸打猎时得罪了宋国,就对楚庄王说:“郑国是明白的,宋国是糊涂的 ; 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害,而我却定会被杀。”楚王说:“要是杀了你,我就攻打宋国。”申舟把儿子申犀托付给楚王后就出发了。
申舟到了宋国,宋国就把他扣留了。宋国执政大臣华元说:“经过我国而不向我们借路,这是把我们的国土当成了楚国的边邑。把我国当成楚国的边邑,就是亡国。杀了楚国的使臣,楚国一定会攻打我们。攻打我们也是亡国,反正都是一样亡国。”于是便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申舟被杀的消息,一甩袖子就站起身来往外跑,随从人员追到寝宫甬道上才追上他让他穿上鞋子,追到寝宫门外才让他佩上剑,追到蒲胥街市才让他坐上车子。这年秋天九月,楚庄王派兵包围了宋国。
【简析】
相关成语中的“尔虞我诈”,大概就出自这个故事。尽管宋国和楚 国把“我
无尔诈,尔无我虞”写进了盟誓之中,给人的感觉却是 “此地无银三百两”。
在那个乱世之中,谁不欺诈 ?不欺诈就难以立住脚,难以为 自己谋取利益。大国之间相互欺诈,秦国和晋国不是这样吗 ?大 国还欺诈小国,秦国欺诈郑国、楚国
欺宋国就是例证,就连中、小国家之间也相互欺诈。真是不欺诈就不成交,就不能攻城掠地。所谓“春秋无义战”,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各国之间的利益纷争,总包含着欺诈的成分。
于是,外交手段,外交辞令,结盟修好等等,便成了欺诈的一种手段。无论说
客们的言辞多么好听,都无法让人对其动机确 信不疑。在这种时候,出种耐人寻味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便是“诚信”二字, 而在事实上,人们之间是不讲诚信的。
这使我们联想到一的现实情况:当人们在高喊什么号的时候,往往正是最缺乏那种东西的时候。春秋时代人们 大讲信义,忠诚,说明那时候最缺乏信义和忠诚。人们在极力呼 唤理想之时,表明正好缺乏理想。在召唤雷锋精神时,说明最缺乏雷锋精神。
所以,在人们最信誓旦旦的时候,最应该提高警惕,最应该 多一个眼儿,听
其言,观其行,切不可被花言巧语搞乱了阵脚、住了心窍。 其实,骗子手们的唯一法宝,便是信誓旦旦的花言巧语。他 们可以把方的说成圆的,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地上的吹到天上去,当着你的面夸奖你的缺点是优点,甚至还能指鹿为马。信不信就由你自己了。
他们的脸皮还特别厚,不怕挫折,不怕辩论。他们善于抓住人们急功近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