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青蛙买泥塘
21 青蛙卖(mài)泥塘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不愿住在烂泥塘里的青蛙,很想卖掉烂泥塘,在卖的过程中,他听从了老牛、野鸭、小鸟等的建议,逐步改善自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画简笔画“烂泥塘”。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设计意图:用简笔画代替板书,直观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入情入境,探究原因
1.听,青蛙正在高声叫卖呢!我们也来帮他叫卖吧!(出示“卖泥塘喽,卖泥塘!”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
2.出示生字“吆喝”,再次认读。
3.你们的吆喝声可真响亮,相信动物伙伴们都能听得见,那么有动物来买泥塘吗?他们说了些什么?青蛙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2自然段,画出动物伙伴们说的话以及描写青蛙怎么想、怎么做的句子。
4.组织学生交流。
(1)我们先来看看老牛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吧!指名学生朗读老牛说的话。
课件出示:
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①出示生字“坑、挺、舒”,再次认读;借助语境理解“挺舒服”的意思。
②读了这段话你认为老牛对这个泥塘是满意还是不满意?通过朗读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指名读,评议,再指生读,后齐读。)
(2)听了老牛的话,青蛙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①出示生字“集、播、撒”,再次认读,借助语境理解“播撒”的意思。
②指名朗读句子。
③出示青蛙辛勤劳动的画面,师动情导入:草籽播撒下去了,青蛙经常施肥、浇水。在青蛙的辛勤劳动下,泥塘周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
①巩固认读生字“茵”。
②想象一下,有了小草的泥塘是怎样一番景象?
③快把泥塘边有这么美的草地的好消息告诉小伙伴们吧!指导朗读,重点读好“绿茵茵”。(教师在原来的简笔画边上勾画“绿茵茵的小草”)
(3)青蛙又开始吆喝起来了,指名朗读:“卖泥塘喽,卖泥塘!”一只野鸭飞来了,他又说了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①水太少了,会给野鸭带来哪些不便?
②难怪野鸭有点不满意,你能读出野鸭的心情吗?(指名读,评议,再指生读,后齐读)
(4)听了野鸭的话,青蛙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青蛙想,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用它们把水引到泥塘里来。
①青蛙为了从山里引些水做了哪些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②你能把青蛙的勤劳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再指生读,后齐读)
(教师在原来的简笔画上添加“泉水”)
(5)泥塘里的水灌足了,这下,泥塘总能卖出去了,于是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大声地吆喝起来——指名朗读:“卖泥塘喽,卖泥塘!”青蛙的吆喝声引来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说的?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儿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猴跑来说,这儿应该盖所房子;小狐狸说……
①展开想象,扮演角色:当时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是怎么说的呢?你能扮演一种小动物按着刚才老牛、野鸭的说法来说一说吗?
②巩固认读生字“缺”。
(6)听了小动物们的话,青蛙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每次听了小动物的话,青蛙都想:对!对!要是那样的话,泥塘准能卖出去。于是青蛙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①想象说话:青蛙是怎样栽树、种花、修路、盖房子的?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想象说一说。(教师在原来的简笔画上添加“树、花、路、房子”)
②这真是一只勤劳的小青蛙呀!谁能把青蛙的勤劳读出来?
(7)泥塘边有了小草、花儿、小树、小路、房子,泥塘里还有清清的水(老师指简笔画),这下青蛙又开始推销自己的泥塘了,他是怎么推销的呢?指名朗读第11自然段。
①读了这段话,你知道青蛙为什么不卖自己的泥塘了吗?
②一边想象泥塘的美景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评议,再比赛读,后齐读)
③巩固认读生字“泳、愣”,在语境中理解“愣住”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动物伙伴是怎么说的?青蛙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思考,体会青蛙的泥塘是怎么一步步变美的,为接下来的讨论明理做好铺垫。教学不仅仅基于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