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301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小雄 2022/4/30 文件大小:3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三地理专题复****一一区 位因 素分析
知识结构
区位概念:
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指某地理事物的位置或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不同的主 体事物其主要的区位因子是不一样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就工业区位而言, 由于交通运输——因时制宜原则
不同时间,同一个区域或同一个产业的区位因素不同。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 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 价。就工业区位而言,由于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生产技术进步以及生产中的物耗水平 和投入比例的变化,一个地区的区位条件也是可以改变的,如政府政策的支持、基础设 施的改善等;另外,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只是一种比较优势,并不是绝对性的。
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弱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又如, 钢铁工业分布的历史演变为:早期趋于煤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低;晚期趋向于铁矿 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现代趋向于市场、临海分布。即前期为煤铁复合型,后 期为临海型,依次走过了从接近煤产地一接近铁矿地一接近交通便利地(港口)的演变。
现代高科技自动化生产工艺的运用,使其对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大大提高。再如, 劳动密集型工业来,大约每十年“飞” 一下,在“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世纪50 —60年代主要在日本,
70年代主要在亚洲“四小龙”,80年代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东 南亚,90年代主要在中国沿海省份,21世纪初主要在中国的中部省份(即中部的崛起)。
对比分析(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与不同的因素)一一因地制宜原则。
•试“比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五大湖城市群的发展条件
发展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长三角”城市群
“五大湖”城市群
地形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有利于对外联系。
位于长江三角洲
位于中部高平原
气候
气温适中,降水丰沛, 雨热同期。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河湖
河网密布,河湖众多, 径流丰富,为城市工农 业生产与生活提供充足 水源和较好的航运条 件。
长江与京杭运河
五大湖
交通
交通便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
丰富的煤铁资源
优势或劣势分析(全面分析找出在同类中具有优势或劣势的因素)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日常复****中,要注意对典型 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
东北平原一一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 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 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一一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 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一一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 缺乏。
华北平原一 一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
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一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灾较为严重, 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主导因素分析(指在各区位要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在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评价时,针对各种上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评价,不可能是
面面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一般最多3〜5点),抓住了主导因素,也 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
如:农业方面:
东北大豆种植、江南丘陵茶叶一一土壤;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一一热量;
河西走廊粮棉生产、南疆商品棉种植一一水源;
云贵高原梯田农业 地形;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地形、市场。
工业部门主导区位因素分析
工业部门
主导区位因素
水产品、乳产品、水果加工业,制糖业,采矿业等
原料
有色金属冶炼,化学、炼钢工业
动力
啤酒、瓶装饮料、食品、印刷等
市场
普通服装,家用电器组装,玩具,制鞋,制伞等
劳动力
计算机,精密仪器仪表,航天,核工业等
技术
城市位置主导区位因素分析
城 市
主导区位因素
世界绝大部分城市
地 形
世界绝大部分城市
气 候
重庆、武汉、伦敦、巴黎
河 流
大庆、金昌、匹兹堡等
资 源
上海、株洲、郑州等
父 通
雅典、罗马、堪培拉等
政 治
麦加,耶路撒冷,梵蒂冈
宗 教
张家界、杭州等
旅 游
日本筑波城等
科 技
满洲里,绥芬河,河口等
边 贸
(四)区位分析时应掌握的原则:
地域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主导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分析一地的区位因素时,一定要有综合的思维、全面的眼光。以农业为例:
—自然因素一
一地形
—n候
—土壤
—水源
模型案例1:农业区位一
—市场
一交通
——政策
1—人文因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