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docx

格式:docx   大小:57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历史必修三.docx

上传人:小雄 2022/4/30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必修三.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缘故。
(3) 贡献(其思想特点)
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儒学体系。
2、 思想主张
(1)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一一中央集权需要
(2) 提出“君权神授”的 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一一加强 君权需要
(3) 提出“三纲五常”,一一为 人处世标准
3、 影响(扭转局势付诸实行)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三、 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政治方面:起用无数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他规定,地方定期选出孝子、廉 吏当中央任官,甚至还擢升平民、儒士为相。这明显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 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2) 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 教育方面: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设立地方 学校进行儒学教育。(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 必定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2、 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1)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 设立太学,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3) 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3、 独尊儒术的结果一一正统思想文化主流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
第3课宋明理学
一、 三教合一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
想产生怀疑;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
2、 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1)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 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 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 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 先声一一韩愈
(2) 掀起一一北宋士大夫们
二、 程朱理学
1、理学
(1) 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 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 兴起的社会条件: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 读经;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 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 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2、 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景页、程颐、朱熹。
3、 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 二程理学(北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一一核心 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 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 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 就是人性。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 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 和深化。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
(2) 朱子学一一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 调“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一一“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 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 程朱理学的 在 当时产生的 影响
(1)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2)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4)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 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三、 陆王心学
1、 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
2、 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