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最苦和最乐
教学目的:
⒈ 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⒉ 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⒊ 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展感悟、积累及训练。可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和最乐》,学生讨论后答复,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和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和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才能: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慨句;肯定句、否认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比照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详细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详细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和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例如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假设能知足,,虽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请下载)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假设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和“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老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老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展小组交流.(精品文档请下载)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和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誉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