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颈动脉斑块的中药治疗思路
【摘要】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表现,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联系紧密,而颈动脉斑块是判定动脉病变的关键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此类疾病主要通过汀类药物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类药物治疗,但实践证明,部分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中药治疗思路
【摘要】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表现,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联系紧密,而颈动脉斑块是判定动脉病变的关键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此类疾病主要通过汀类药物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类药物治疗,但实践证明,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出血、转氨酶升高等安全问题。中医认为防治颈动脉斑块前需明确其病因病机,制定准确的治疗思路,以此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案。本综述对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思路进行分析,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中药治疗;思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人类健康造成较大威胁,而颈动脉斑块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数据显示,超过80%的脑卒中属于缺血性,而其中25%是由颈动脉斑块引起[1]。 mm,卒中危险则会增加15%。因此,如何防止颈动脉斑块形成是临床治疗重要任务。中医具备通络、活血、降脂等优势,能安全有效的控制疾病发展。因此,对中医治疗思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颈动脉斑块的病因病机
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颈动脉内壁逐渐失去弹性,脂质沉积,同时纤维基质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发展为颈动脉斑块。中医认为,人体气滞、瘀血、痰浊会造成颈动脉斑块,并且与肾、脾、肝三个器官有密切联系。“痰”是因为气化不利、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异常,水液大量聚集形成。“淤”主要是因为血液停积。“痰”和“淤”与祖国医学中的“积聚”病机相同,有形可见、固定不移。有学者研究显示,气血不畅、肝气虚衰造成的痰淤阻滞是形成颈动脉斑块的主要原因。另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者吸烟酗酒等伤及脾胃的因素会直接影响气机运行,进而出现气滞、瘀血、痰浊,形成颈动脉斑块。气机运行异常会导致气不行津,血涩不行,停而为淤,最终导致痰瘀互结。而痰瘀互结会进一步影响气机升降,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患者病情。
2 治则治法分类
随着中医对颈动脉斑块治疗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中医同仁们提出各种治疗方案,虽然药方各不相同,但主要遵循健脾活血化痰的思路,且药方多以“化痰”、“活血”、“健脾”三种功效为主。
活血化瘀为主
“瘀”是形成颈动脉斑块的重要原因,可引发栓塞性疾病,因此活血化瘀是重要治疗思路。在研究他汀类药物与中药失笑散联合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研究中,发现中西医联合用药比单一西药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病症,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的水平,同时改善动脉狭窄程度[2]。失笑散主要成分为五灵脂、蒲黄,具有散结止痛,活血祛瘀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瘀血停滞证患者。其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兼顾化痰散结
“痰结”是颈动脉斑块之根本,血气不畅引起痰瘀互结,因此治疗颈动脉斑块也应该兼顾化痰散结。以理气化痰为主,同时辅以活血健脾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