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快速定位方法的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快速定位方法的探讨.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的东西 2022/4/3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快速定位方法的探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快速定位方法的探讨
摘 要:目前,人们对10kV配电系统运行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如果发生接地故障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定位、处理,减少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对此,笔者对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及其原因进行。从以往的配电线路维护检修工作经验来看,引起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原因主要包括:(1)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天气因素,比如出现大风、雷雨天气时,容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因倒杆等问题而出现断线接地。雷雨天气也可能导致变压器绕组绝缘体被击穿,或导线分支熔断器绝缘体被击穿,进而引发单相接地故障。(2)外力作用破坏,主要是指人为破坏问题。许多配电线路都是沿道路进行布设的,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容易导致地下电缆或电杆受到破坏,进而引发接地故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施工项目越来越越多,因外力作用破坏引起的电路接地故障几率也有所上升。此外,也存在人为恶意破坏、偷盗电缆设备等现象,都会引发接地故障问题。(3)设备自身故障问题,由设备原因引起的线路接地故障占较大比例,主要表现为设备绝缘子击穿故障。随着配电线路及设备使用时间的推移,设备和线路会出现老化现象,机械强度明显下降,进而容易出现设备故障问题。比如配电变高压引下线发生断线故障等。在配电线路故障检修过程中,设备故障也是重点排查的问题。(4)设计缺陷问题,在10kV配电线路的设计过程中,可能由于未充分考虑实际电力负荷的分配情况,导致电源点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均衡。在投入使用后,线路长时间保持过载运行状态,会引发线路过热、烧断等问题,进而引发接地故障。在此情况下,也会严重缩短配电线路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必须对设计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2 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快速定位方法
方法类型
在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快速定位中,存在很多的技术与方法,主要包含:(1)人工法。当10kV配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以后,没有可以采用的辅助定位方式,基本上会采用人工法进行故障定位,这种方式就是人工巡线。具体来说,根据故障指示器所显示的动作位置,工作人员对接地故障的位置进行判断,不过在现阶段的工作中,因为10kV配电系统的规模在不断增加,其中所包含的分支线路越来越多,加之该供电局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所以发生故障时指示器不能及时做出动作,影响定位的快速性、准确性,使得该方法逐渐被淘汰[2]。(2)阻抗法。这种检测接地故障的方式,其原理是在故障发生后系统中的消弧线圈会发生加入电阻的现象,使得零序电流或功率发生变化而出现故障。基于对电流、电压变换关系的检测分析,计算出故障线路自身的阻抗,然后再利用相关数据实现故障位置的具體判断。(3)信号注入法。这种定位方式是因为发生接地故障之后,工作人员可以采用专业的设备对母线的电压互感线中,注入特殊的电流信号,然后实现对线路的检测,基于信号的流通效果完成选线的目的。如果线路中的检测限号消失,则是说明消失的位置即为故障点。(4)行波法。如果10kV配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以后,会出现行波现象,而行波法即对线路中的行波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设备、故障点之间行波往返的时间,对具体的故障位置进行判断。(5)在线检测系统。将这种方式应用在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快速定位中,在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判断模式,其具体的应用分为3步:一是在供电局的出线端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