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3/4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法律逻辑学》试卷共 6页第 1页《法律逻辑学》试卷共 6页第 2页《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 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 驳倒对方的论据和_ _____ ___ 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SAP 与 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 S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 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 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 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 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法。(4 分) 1.“不A ,就不 B”与“A 或者 B”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p→q”、“p→q ”与“p →q”均为真时, p、q 取值应为( )。 A. 都真 D. 都假 3.“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 具有()。 A. 相同的逻辑常项, 相同的变项 B. 相同的逻辑常项, 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 相同的变项 D. 不同的逻辑常项, 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 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B. 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负概念 C. 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负概念 D. 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可以推出( )。 A.“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是交叉关系, B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 A与C 之间不可能( ). A. 可能是全异关系 B. 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 必然是交叉关系 D. 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 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 未犯法 C. 受贿 D. 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 真包含 B. 真包含于 C. 交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