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测量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测量教案.docx

上传人:mama1 2022/4/3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测量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测量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测量教案1
爱因斯坦说:“爱好是的老师”。可见,爱好对学习多么重要。心理学指出:学习爱好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学生只有对物理 一、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气玻璃
水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常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亮的器件(实物视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1示)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更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别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学问进行补充。会聚、发散的结论。
#184024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测量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验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洁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看法、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运用,获得胜利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运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详细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84005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测量教案4
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1、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运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老师总结:)
1、物态改变: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