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鼻中隔疾病鼻出血急性鼻窦炎.ppt

格式:ppt   大小:1,223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鼻中隔疾病鼻出血急性鼻窦炎.ppt

上传人:核辐射 2022/5/1 文件大小:1.1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鼻中隔疾病鼻出血急性鼻窦炎.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鼻中隔疾病鼻出血急性鼻窦炎
治疗
手术治疗:
1、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2、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
第二节鼻中隔血肿和脓肿
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软骨膜下或骨膜下积血,多为双侧性。
感染后形成鼻中隔脓肿。
临:在高空飞行、潜水过程中, 如果鼻窦内外的气压差突然变化过大, 会使鼻腔鼻窦内黏膜血管扩张破裂出血。③放疗性损伤:头颈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 鼻黏膜发生充血水肿,或上皮脱落,也可出现鼻出血。
局部病因
2、炎症:①鼻部非特异性炎症:急性鼻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易引起鼻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②鼻部特异性感染:结核、狼疮、梅毒、麻风和白喉等特异性感染, 因有黏膜糜烂、溃疡、肉芽、鼻中隔穿孔可引起鼻出血。
局部病因
3、肿瘤:其中最易发生鼻出血者为鼻中隔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主要症状之一。
局部病因
4、其他:;鼻中隔偏曲多发生在骨嵴或骨棘(矩状突)附近或鼻中隔偏曲的凸面,该处黏膜较薄,空气气流的流向在此处发生改变,故黏膜变得干燥,以致血管破裂出血。
:常见于儿童,多为单侧鼻出血。
全身病因
凡可引起动脉压或静脉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均可致鼻出血。
1、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上感、流感、出血热、猩红热、疟疾、麻疹及伤寒等。多因高热、血管发生中毒性损害,鼻黏膜充血、肿胀及干燥,以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一般情况下出血量较少,多发生于发热期,且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前部。
全身病因
2、心血管系统疾病: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重要原因。出血前常有预兆。②静脉压增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颈部或纵隔占位性病变等疾病, 可致上腔静脉高压, 这些患者的鼻腔及鼻咽静脉常怒张淤血, 当患者剧烈咳嗽或其他诱因, 血管则可破裂出血。
全身病因
3、血液病:①凝血机制异常疾病:如各型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 。 ②血小板量或质异常疾病: 再障。 ③血液的自身抗凝作用过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鼻腔出血为双侧、持续性渗血。
全身病因
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或钙缺乏。
全身病因
5、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引起鼻出血。尿毒症易致小血管损伤,风湿热儿童常有鼻出血。
6、中毒
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有家族史
8、内分泌失调
估计出血量,评估患者当前循环系统状况,有无出血性休克,必要时尚须与相关科室会诊。根据每次出血情况及发作次数、患者的血压、脉搏、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出血量。失血量达500ml时,可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失血量达500~1000ml时可出现出汗、血压下降、脉速而无力;若收缩压低于80mmHg,则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1/4。
治疗
一般处理
  首先消除紧张情绪,并及时测血压、脉搏,必要时予以补液,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如患者已休克,则应先针对休克进行急救。询问病史时,要询问以下情况:哪一侧鼻腔出血或哪一侧鼻腔先出血,出血的速度和出血量,过去有无反复鼻出血,此次出血有无诱因,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
治疗
2、鼻局部处理 明确出血部位和止血。
a、烧灼法 适用反复少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者。
b、填塞法
C、血管结扎
d、血管栓塞
全身治疗
镇静剂;止血剂;维生素;贫血或休克者应纠正贫血或抗休克治疗。
手术治疗
鼻内镜下鼻腔止血术
思考题
患者,男性,56岁。因反复右鼻出血2天,再发加重1小时入院。
1)病史采集
2)处理流程及治疗
急性鼻窦炎
[目的要求]



[讲课时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前言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
近年的观点认为,窦口及邻近鼻道的引流和通气障碍是鼻窦炎发生的最重要机制。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即建立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手术使窦口及邻近鼻道保持通畅,满足引流和通气的基本功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病因
常继发于急性鼻炎。
1、全身因素:过度疲劳;受寒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致全身抵抗力降低。
2、局部因素:鼻腔疾病;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创伤性;医源性;气压损伤。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