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论文写作格式刘刚.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写作格式刘刚.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22/5/1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写作格式刘刚.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甘草苷的提取纯化方法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苏国林1作者简介:苏国林(1958-),男,河北承德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药新药研发与生产管理工作,Tel:0314-2157438
﹡﹡
,刘刚1﹡﹡,刘育辰2,董海荣1
((50mg),50%的乙醇溶液洗脱部分经制备液相制备,得甘草苷(150mg)。梁鑫淼等[9]发明了一种制备甘草苷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将甘草植物粉碎后,用10倍量水煎煮得到提取液,再浓缩得到浸膏,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然后通过6000Da分子量膜分离仪分离,膜分离透过液经 X-5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乙醇水洗脱,得到的大孔树脂分离组分经高效工业色谱柱分离,甲醇水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冷冻干燥即得甘草苷。目前,大孔树脂法是富集和纯化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实现工业化,因此使用此方法富集甘草苷还是比较可行的。
模拟移动床色谱法
模拟移动床色谱 (simulated moving bed chromatography,SMBC) 提纯化合物的一个强大的分离手段。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由美国工程公司UOP把逆流色谱的概念引入Sorbex家族的加工工艺并使之商业化;从而作为一种工业制备工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SMB技术减少了为达到特定分离所需的固定相及流动相的体积,成本的节约使色谱分离更加经济可行。但应用于制药及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分离却一直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缺少工艺模拟的模型,有效的数值方法和计算机。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有关SMB理论框架的形成和模拟程序的出现加上PLC在硬件方面的最新进展,才使SMB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10],现已广泛应用于手性药物、天然药物、生物以及合成药物的分离纯化。
丛景香等[11]首次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提纯甘草苷。实验表明,原料液固萃取的最佳条件为:水作萃取溶剂,原料质量浓度为40 g·l-1,90℃。 mL·min-1; mL·min-1;萃取流速1 mL·min-1;切换时间20-21 min; g·ml-1;流动相V(乙醇)∶V(水) =15∶85;工作模式:1-1-2条件下(即三带模拟移动床色谱中洗脱带、精馏带、吸附带色谱柱数分别为1, 1, 2),可实现甘草苷的精细分离。这种技术制备的甘草苷的纯度可以达到99% [12]。
液-液-液三相萃取技术
液-液-液三相萃取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分离纯化甘草提取物中的甘草酸和甘草苷,研究发现,提取所用的有机溶剂种类和溶液的pH值是影响其分离的主要因素,分离纯化甘草提取物最佳的三相液相系统是乙二醇
-丙二醇和三磷酸丁酯。红外光谱和荧光分光研究显示氢键作用和疏水作用是影响分离这两种成分的主要驱动力[13]。
其它方法
使用一种人工修饰的方法制成一种新型的离子液基硅吸附剂,采用这种新型的吸附剂可以成功的从甘草中分离得到甘草酸和甘草苷,与传统的C18吸附剂相比,选择性更高[14]。
2甘草苷的药理活性
甘草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抑郁、保肝、抗氧化等,现将其药理作用做一总结。

甘草苷的抗抑郁作用比较显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肖渊[15]研究了甘草苷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