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早产儿管理指南中华医学会
第1页,共6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 37周的新生儿
其中出生体重< 1500 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
< 1000 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 EL/次,每天2次,疗程1周。
第14页,共6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6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防治
④抗感染: BPD患儿常并发肺部感染,而感染可促使BPD的发生和发展,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多做痰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⑤营养支持:给足够的热量,每天100~120 ( kcal/kg) ,需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第15页,共6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四、动脉导管开放( PDA)的治疗
早产儿PDA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胎龄较小者。如PDA分流量较大可发生心功能不全,使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心率> 160次/min、肝肿大,心前区出现收缩期或收缩舒张期连续杂音,可采用心脏超声检查确定诊断。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PDA应给予治疗。
1限制液体量:一般每天80~100 (ml /kg) 。
第16页,共6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四、动脉导管开放( PDA)的治疗
2消炎痛:日龄0~7 mg/kg,第2、,每剂间隔12 ~24 h,大于7 。一般静脉滴注,也可口服或栓剂灌肠,日龄小于7 d者疗效较好。消炎痛不良反应有肾功能损害、尿量减少、出血倾向、黄疸加重、血钠降低、血钾升高等。
第17页,共6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四、动脉导管开放( PDA)的治疗
3布洛芬:如考虑消炎痛不良反应较多,也可使用布洛芬。首剂10 mg/kg,第2、3剂每次5 mg/kg,每剂间隔时间24 h,一般静脉滴注,也可口服。布洛芬对肾脏的副作用较消炎痛少。
4手术治疗:若药物使用2个疗程还不能关闭动脉导管,并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时,可考虑手术结扎。
第18页,共6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五、早产儿脑损伤的防治
1颅内出血:主要表现为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主要措施包括:维持血压稳定和血气正常,保持体温正常,避免液体输入过多过快、血渗透压过高,减少操作和搬动、保持安静。生后常规用VitK1 1 mg静脉滴注,给1次。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重要手段,为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出生体重< 1500 g者在生后第3~4天可进行床旁头颅B超检查,生后第14天和30天随访B超,以后还要定期随访,必要时行头颅CT检查。
第19页,共6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五、早产儿脑损伤的防治
2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PVL ) : PVL 与早产、缺氧缺血、机械通气、低PaCO2、低血压、产前感染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表现为抑制、反应淡漠、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严重者发生脑瘫。对出生体重< 1500 g者在生后第3~4天可进行床旁头颅B超检查,在第4周随访B超,必要时行头颅CT或MR I检查。
第20页,共6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五、早产儿脑损伤的防治
PVL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要重视预防。对已发生的早产儿PVL,应定期随访头颅B超和神经行为测定,强调在新生儿期开始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尽可能减少后遗症。
第21页,共6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六、感染的防治
1诊断:早产儿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可疑感染者应做血培养、C反应蛋白、血常规、血气分析、尿培养、胸片等检查,及时诊断,并评估病情变化。对发生感染者要尽可能获得病原学资料。早产儿产前感染发生率较高,需仔细询问病史,观察感染表现,及时诊断。感染部位以败血症和肺炎为多,其他有尿路感染和中枢感染。由于早产儿常长时间住N ICU和接受侵袭性诊疗,常发生院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细菌、真菌感染比较多见。
第22页,共6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六、感染的防治
2预防:早产儿感染应以预防为主,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尽可能减少接触患儿,减少侵袭性操作,每次检查患儿或操作前,都必须认真洗手。各种监护治疗仪器(监护仪、呼吸机、保暖箱等)要严格消毒。
第23页,共6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六、感染的防治
3治疗:根据病原特点和药敏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对革兰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或第三代头孢抗生素,对产ESBL细菌感染,可选用加耐酶剂抗生素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严重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