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营养调查及膳食计算
营养调查(NutritionalSurvey)
定义:
运用各种手段准确
1大标准碗
50
1
馒头
1个
100
2
自制品需看大小折算
面条(湿切面)
1小标准碗
30
,3两湿面
1大标准碗
50
1
面条(干切面)
1小标准碗
75
干面条按面粉重量计算
1大标准碗
100
2
重量(生重),测定调查对象在一定时间内所摄入食品的能量和营养素的数量及质量。
收集样品的方法是双份饭菜法:制作两份完全相同的饭菜,一份供调查对象食用,另一份作为分析样品。
分析样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必须与摄入的食物一致。
5•食物频率法(QFF)
是估计被调查者在指定的一段时期内吃某些食物的频率的方法这种方法以问卷形式进行膳食调查,以调查个体经常性的食物摄入种类,根据每日、每周、每月甚至每年所食各种食物的次数或食物的种类来评价膳食营养状况。
应用
食物频率法近年来被应用于了解一定时间内的日常摄入量,以研究既往膳食习惯和某些
慢性病的关系。
结果整理与评价
结果整理
(一)平均每日食物摄入量的计算
1•就餐人日数:一个人吃早、中、晚三餐为1个人日。根据三餐能量占百分比来折算。
如某幼儿园早餐(30%)20名,中餐(40%)30名,晚餐(30%)25名儿童就餐,人日数=20*+30*+25*=
2•平均每日食物摄入量的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总量/家庭总人日数
3•各类食物的进食量:折算和相加,如奶制品,豆制品等(按蛋白质折算如鲜奶200g=
奶粉28g,大豆40g=豆腐干80g)。
(二)平均每日营养素摄入量的计算食物成分表
1•食物营养素和能量
(生重、熟重;净重、毛重)
如果进餐人员在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差别较大时,计算标准人”每人每天营养素摄入
量。
标准人:轻体力劳动者的成年男子的能量推荐量(2400kcal),不同年龄、性
另h劳动强度的能量推荐量与标准人比较,计算系数。
混合系数=各类人群的人日数*系数/总日人数
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食物或营养素摄入量=人均食物或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
如一个家庭(成年人2,2岁男孩1,老年人2)一天的大米消费量为1500g,计算该家
庭折合标准人的平均大米摄入量。
成年人能量2400kcal系数1
混合系数=(2*1+1*+2*)/5=
折合标准人的人均大米摄入量=1500/5/=357g
结果评价
1•膳食模式分析:与中衡膳食宝塔比较
2•能量及营养素摄取量,与DRIs比较评价
3•能量来源评价
4•蛋白质的食物来源、脂肪的食物来源(二)人体营养水平鉴定
生化、生理指标,发现人体临床营养不足、储备水平低或营养过剩,较早掌握营养失调和变化。
② 方法:①测定血中的营养成分及其标志物;测定尿中的排出物或代谢物;测定有关的血液成分或酶活性的改变测定血、尿中的异常代谢物负荷、饱和或同位素实验
指标:蛋白质、血脂、血糖、矿物质(钙、铁、锌等)、维生素(VitA,VitB1,B2,C等)
水平。
(三)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根据症状和体征检查营养不足和缺乏症。体征:全身、皮肤、头发、眼睛、口唇、指甲、骨骼、神经等。
Ade
(四)人体测量资料分析
1•体重和身高:最基础的数据。体重反映一定时间内营养状况的变化;身高可反映较长时间的营养状况。
(1)理想体重:应用于成年人。
理想体重=身高(cm)-100(105)或[身高(cm)-100]*
±10%为正常,土10%~20%为超重或消瘦,土-20%为肥胖或极瘦弱
(2)体质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m)]2判断标准为:
,〜24为正常,>=24为超重>=30为肥胖。(中国人>=28为肥胖)
(3)身高别体重:儿童当前的营养状况。
(4)年龄别身高:儿童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与参考值(WHO标准或我国九城市参考值进行比较)
比较方法:
离差法:评价对象与参考数值(X)距离几个标准差(S)进行评价,如体重为正常(X±1S),稍重(X+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