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舍己救人探讨
第1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英雄母校再现英雄
在古城荆州,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又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时许,在荆州宝塔河江段江滩上的两名小男孩,不慎滑冰冷的水中,将落水同学救起,曹鹏、洪志文却不幸遇难。
第16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舍己救人的女大学生可歌可泣
据天府早报2013年2月2日报道,1月31日下午,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安全村三组。一个12岁少年在钓鱼时落水,一名24岁的准研究生伸手救人,不幸双双遇难。据了解,救人的女大学生叫谢小利,就读于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四的她因成绩优异已被保送本校研究生。尽管她的见义勇为没有获得成功,但我们却不能否认她的崇高精神,她毫不犹豫的霎那间是她对社会奉献的无私无畏,是她对社会付出的人生大爱,是她把自己的人生高度举过了自己的头顶。进而,让
人们看到了一个女大学生真实而又崇高的忘我
的思想境界。
第17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人民网武汉2013年11月18 日电(杨卫平) 为救溺水同伴,年仅21岁的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大三学生刘一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刘一冲来自福建省松溪县一个普通家庭,是独生子。今年7月26日,刘一冲 和小伙伴王威(化名)等四人在村子 旁的小河滩游泳。王威等三人水性较差,便在浅水区游玩,水性较好的刘一冲则游到深水区。突然间王威不小心从浅水区滑向了深水区,其他伙伴见状连忙呼救,此时在深水区的刘
一冲听闻后迅速游向王威,使足了
力气,奋力将王威往岸边推,却不
料两人均滑向深水区,最终因体力
不支,两人都不幸遇难。
第18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思考:救人需要舍己吗?
众多年轻而鲜活的生命,谁不为之惋惜,他们的精神也确实是可嘉的,但这样的舍己救人是否略显鲁莽?在事件的背后,在大家一片呼声值得学习的背后,我们真的应该提倡这样的的“救人精神”吗?救人需
要舍己吗?
第19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国外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态度
国外很多国家,对见义勇为行为是鼓励的,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对见义勇为者自身安全和量力而为的基础上。
俄国:在一个小河边的建立了纪念碑,是为一名青年男子建立的,他看到一个小孩在玩耍时不小心掉进了冰冷的河里,就勇敢跳入河里救人。结果河水太冷,小孩被救出,自己却失去了生命。这个纪念碑在承认男子勇敢的同时,特别说明:请大家记住,自己的生命是宝贵的。
第20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美国:施救产生差错须担责
在美国,见义勇为法律保护的对象和具体内容因州而异。有些州的法律并不保护普通人,仅仅保护受过急救训练并得到医疗保健机构颁发证书的人员。如果施救者既没有受过施救训练,也没有获得证书,则此人在施救过程中产生差错的话,也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般来说,美国公民并没有救援陌生人的义务,除非施救和被救者之间存在某种照顾关系,如父母和子女、医生和病人等等。
第21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美国: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针对见义勇为行为不仅不提倡,反而禁止学生这么做,如果有学生这么做了,不仅受不到表扬,反而会被作为负面教材宣传。因为他们认为,未成年人本来自我保护能力就弱,根本不存在见义勇为能力的能力,他们这样做会很危险,很可能失去生命,所以
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能鼓励的。
——来源2011年7月20日人民网
第22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教育部:开展学习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活动
通知指出,长江大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青少年的楷模。他们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用满腔热血直至宝贵生命诠释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追求和崇高使命,谱写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壮美之歌。在他们身上集中展现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优秀品德,乐于奉献、甘于
献身的高尚情操,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来源2009年11月10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第23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山东出台见义勇为者高考加分政策
2012年3月28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关于调整高考加(降)分项目政策,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政策,高中阶段见义勇为的应届毕业生,凡受市人民政府或省综治委表彰的,高考成绩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10分之内的,可向高校投档;受省人民政府表彰的,高考成绩总分低于高校调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