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巧用连比解题
我们学习完了比的应用,在解答比的应用题时,应先读懂题目中的前项和后项分别代表什么,这样才能确解题正确。我们还学习了连比,可以将两个不同的比合二为一。如甲:乙=3:4,乙:丙=7:9,那么
甲:乙:丙
3:4
岁〕;
今年许鹏的年龄是:15-4=11〔岁〕;
今年爸爸的年龄是:11+30=41〔岁〕。
例2 一家四口人的年龄加在一起是100岁,弟弟比姐姐小8岁,父亲比母亲大2岁,十年前他们全家人年龄的和是65岁。想想看,今年每人的年龄是多大?
今年全家四口人年龄之和是100岁,那么十年前全家人口年龄之和应该减少10×4=40岁;但100-65=35,说明十年前还没有弟弟。这个差数5,正是弟弟的年龄,从100中减去姐姐和弟弟年龄就是父母年龄和。由此可知,弟弟今年:10×4-〔100-65〕=5〔岁〕;
姐姐今年:5+8=13〔岁〕;
父亲今年:〔100-5-13+2〕÷2=42〔岁〕;
母亲今年;42-2=40〔岁〕。
例3 一天宋老师对小芳说:“我像你那么大时,你才1岁。〞小芳说:“我长到您这么大时,您已经43岁了。〞问他们现在各有多少岁?
小芳从1岁到她现在年龄,从她现在年龄到宋老师现在年龄,和宋老师从现在年龄到43岁,这中间的间隔是相等的,正好都等于他们俩人的年龄差,所以宋老师与小芳的年龄差是〔43-1〕÷3=14〔岁〕。可知小芳现在年龄为:1+14=15〔岁〕,宋老师现在年龄为:15+14=29〔岁〕。
例4 当问某人的年龄时,他说:“我后天22岁,可去年过元旦时,我还不到20岁。〞这样的事可能吗?
这是可能的。这个人的生日是元月2日。他说话时是今年12月31日。这样一来。他去年元旦时是19岁,1月2日20岁,今年元月1日还是20岁,元月2日21岁,明年元月2日就是22岁了。
例5 有一家祖孙三人正好同一天生日。这一天他们的年龄加起来正好100周岁。又知道祖父的岁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父亲过的星期数恰好等于他儿子过的天数。请你算一算祖孙三人各有多少岁?
这道题只要弄清“岁数〞、“月数〞、“星期数〞、“天数〞的关系,就可以找到解题线索。
祖父的岁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而一年有12个月,所以祖父的年龄是孙子的12倍。父亲过的星期数恰好等于他儿子过的天数,所以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
由此可知,如果把孙子的年龄作为1份的话,那么父亲就占7份,祖父占12份。于是可以得到:孙子的年龄:100÷〔1+7+12〕=100÷20=5〔岁〕;父亲的年龄:5×7=35〔岁〕;祖父的年龄:5×12=60〔岁〕。
?数学课外读物?第八册
乐乐球里的数学
小舒看电视里做的乐乐球的广告,觉得乐乐球挺有意思,就跟爸爸妈妈说,她想要玩乐乐球。
星期天,爸爸带小舒到玩具店买回了乐乐球。回到家,她急忙翻开塑料袋,拿出来玩。可拿出记分卡后,她愣住了。心里想:“这怎么记分呀?〞只见记分袋里装的是写着这样一些数的8张卡片:1、2、2、5、10、10、20、50。小舒急得喊:“爸爸,快来呀。〞“干什么?〞爸爸说着走过来。小舒指着卡片说:“你看这怎么记分呀?一次得1分,可就这么几张卡片也不够啊,是不是这袋子里装错了?我们快去商店换吧。〞爸爸不紧不慢地说:“没有错,可以记的,你再仔细看看动动脑筋。〞
小舒皱起眉头,把8张卡片放在桌子上,看着,一会儿又动手摆了起来。突然眼睛一亮:
“对了,爸爸我知道了。〞小舒说:“你看,得1分时用1,得2分时把1拿回换上2,得3分时再加上1,得4分时拿回1,换上2,…… 这样用这8张卡片可以记100以内的所有分数,真有意思。〞小舒快乐了。爸爸说:“那我考考你,48分怎么记?〞小舒拿起1张写着20的卡片,又拿起2张写着10的卡片,说:“这就是40。〞说完又拿起写着数字5、2、1的3张卡片说:“这些放在一起不就是48了吗。〞爸爸笑了。
?数学课外读物?
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四周随处可见,而它们的外表积也运用得十分广泛。如,在你家里地上铺地砖、木地板,在墙上刷的白漆,用玻璃做一个长方体的大鱼缸等等,都需要用上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可是,在生活中该如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呢?
大家恐怕都知道,长方体外表积是“长×宽×2+宽×高×2+长×高×2〞,正方体外表积是“棱长×棱长×6〞。但是在生活中可不能就这样生搬硬套,因为书上告诉你的是一般情况,生活中不是这样,有时,可能不用六个面全算。比方,让你给教室刷漆,人们常识性的只会刷上、左右、前后五个面,而你把公式套上去后,就可能连地面也给刷了,这个要注意。下面还有一个实例。
健身中心新建一个游泳池,该游泳池的长50m,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