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部分微免老师给的问题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8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部分微免老师给的问题答案.doc

上传人:xwbjll1 2017/3/8 文件大小: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部分微免老师给的问题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复****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要点 1、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一群微小生物。 1 2、微生物的分类: 从细胞水平可将微生物分为三大类。 1 (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等)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单细胞藻类、原虫等) 3、细菌的定义: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并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19 4、细菌的基本形态: 三大类:球菌、杆菌、螺形菌 119 5 、细菌的不规则形态:细菌的形态受温度、 pH 值、培养基、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可出现不规则形态。观察细菌的典型形态通常选用对数期的菌体。 121 、 145-146 6、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了解各基本结构的主要功能: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1. 保护细胞,使其免受由于渗透压的变化而引起的细胞破裂;;、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4. 细胞壁有一定的通透性和机械阻挡作用。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外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运输;; 3. 借助膜上含有的与呼吸有关的酶直接参与细菌的产能代谢,它是细菌的产能基地; 4. 是合成细菌细胞壁及壁外各种附属结构的场所; 5. 是鞭毛着生点,并为鞭毛运动提供能量。细胞质是细菌的内环境,含丰富的酶类,是细菌合成和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了解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结构与成分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层数一层多层厚度厚薄肽聚糖类脂质磷壁酸主要成分一般无有次要成分含量较高无外膜蛋白无无有含量较高了解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肽聚糖的结构, 121-129 7、L型细菌: 一类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126 8、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了解各特殊结构的主要功能、鉴定意义、与致病性的关系。如荚膜的抗吞噬作用、鞭毛的运动功能、菌毛的粘附作用、是否能杀灭芽孢可作为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判断标准。 129-133 9、细菌的营养物质组成: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了解这些营养物质对培养细菌的意义。 137 碳源主要用于合成细菌的含碳物质及其细胞骨架,并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能量;氮源主要为细菌细胞合成生命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提供氮。。。。。。。。 10、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合适的 pH值、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气体条件 141 (1)充足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2)合适的 pH值:大多数细菌最适生长的 pH值为 - 。(3)合适的温度:根据对温度需求不同可将细菌分为低温菌、中温菌、高温菌。大多数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 37℃。(4)合适的气体条件:主要是对氧气的需求。根据对氧气的需求可将细菌分为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等。 11 、细菌培养方法:了解培养基配制原则: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控制 pH 条件。培养基的用途和种类:固体培养基: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鉴定、保存、计数等研究和选种、育种等实际工作;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收集细菌、获得发酵产物及菌种的鉴定等;半固体培养基:常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测定某些生化反应及菌种的保藏等。平板、斜面、菌落:固体培养基表面由单个细菌大量繁殖所形成的细菌群体。等概念 143 13 、细菌生长曲线规律: 细菌生长曲线体现细菌群体生长的规律。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中,以细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得一条 S 形状的曲线叫细菌生长曲线。根据细菌生长曲线课将细菌的批培养分为以下 4个时期: 迟缓期:是细菌适应新环境的时期,代谢活跃但细胞不分裂。制剂等的灭菌应选择在此期进行。对数期:是细菌快速生长的时期,代谢活跃、细胞数目呈对数增长、细胞形态和性状典型。此期的菌体适合用于研究,如观察细菌形态、药物敏感试验应选择此期的菌体。稳定期:是细菌积累大量代谢产物的时期,活菌数大致稳定,发酵工业通常以加糖、补料等方式延长此期以获得较高的发酵产量。衰亡期:是细菌死亡、菌体变形、自溶的时期,此期的菌体一般不适合研究或发酵生产。 145 14、诱导酶:一类在环境中有诱导剂(通常是该酶的底物)时才能大量生成的酶。 148 15、了解分解代谢产物的鉴定意义,熟悉一些常见的细菌生化反应:IMVi C 试验:吲哚试验(I),***红试验(M)。VP试验(V),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152 16、正常菌群: 在正常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有益无害。 159 17、带菌状态:当机体受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原菌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