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社科部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doc

格式:doc   大小:5,751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科部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doc

上传人:Alone-丁丁 2022/5/2 文件大小:5.6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科部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社科部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2
3
4
工作。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支部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其中,党支部和全体党员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创新,方法多样;教研相长,提高自身。
(1)任劳任怨,辛勤耕耘。
社科部虽然不直接管理学生,但面向全院所有学生授课。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涉及面广。两年来,他们承担了规定的六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除此之外,还承担了
8
形势政策课、军事理论课、《大学生奥林匹克文化》选修课等教学任务,部分老师还为法律系、历史系、广告系等开设了若干门专业课及选修课。党员教师发挥了教学的中坚作用,连年均超额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师德师风教育,注重教书育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政治性强,他们特别注意抓好教师在教学当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鲜明地作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党的旗帜作用。
(3)探索创新,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社科部党支部积极带领党员干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两课”吸引力。在教学要求上,提倡共性;在教学方法上,提倡个性,不同的课程和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接受理论的能力、方式各有差异,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授课风格。只要教师发挥本人教学专长,能够调动学生学****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支部都给予帮助和鼓励,力求把“两课”教师的集体智慧和个人教学优点汇集于课堂,形成多种教学模式,更广泛、更深刻地吸引和感染学生,最大限度地增强教育效果。
他们
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如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组织学生的知识竞赛、演讲、热点问题介绍和讨论等,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的积极性,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他们各种能力。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全部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
两年来,他们教学的新探索集中体现在两部专著上。一部为2005年魏博辉、刘延兵主编,社科部全体教师参编的《教学·理论新探索》;一部为2006年冷新宇、李月修主编,社科部全体教师参编的《热点理论聚焦——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理论问题研究》。
9
此外还有在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各学报发表的《哲学基本理论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论邓小平的实践哲学》、《对哲学基础理论教学困境的哲学分析》、《学****邓小平理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猫论”不是实用主义价值观》、《拓宽两课教学渠道,提高大学生素质》、《关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应用型教学法的若干思考》、《以学生为中心,切实加强马列课的育人功效》、《哲学教学困境分析》、《如何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等论文。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党员教师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多项。如: 2004-2006年度刘延兵同志被评为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王自力同志荣获“学生最敬爱的老师”光荣称号;2006年魏博辉同志的《关于应用型大学哲学基础理论课教材问题的思考》一文和李静的《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一文,在学院“确保教学中心地位,提高应用性教育教学质量”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4)、做好课程改革工作。
按照党中央和教育部的安排,2006年下半年社科部实施“零五方案”,对06级新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任务重,时间紧,我们号召和动员党员带头,与群众一道,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参加教工委在假期组织的培训班。经过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第一门“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赢得“开门红”。目前,“中国近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门新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中。
(5)协助抓好新生的军事理论课的工作。
(6)科研再上新台阶。
理论与科研相结合,使社科部科研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005年以来,科研成果:
①发表论文:共发表论文47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包括《哲学研究》及各
10
大学报等,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篇。
魏博辉教授勤奋科研,著述丰厚:两年中发表论文12篇 ,其中核心期刊5篇,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转载,1篇获北京市高校哲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②出版著作:由社科部教师主编出版著作4本,参编著作13本。其中《红色之恋——宝塔山下中共名人的婚恋》,入选九部委精品工程图书系列;《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国家“九五”规划项目。
③课题研究:10人参与6项各级课题项目的研究,其中国家社科级基金资助项目和国家“九五”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课题1项,北京市项目1项,联大项目1项,学院项目2项,获得学院社科著作出版资助1项。
④科研获奖:3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