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文档名称:

肿瘤相关性血栓.ppt

格式:ppt   大小:1,524KB   页数:5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肿瘤相关性血栓.ppt

上传人:梅子 2022/5/3 文件大小:1.4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肿瘤相关性血栓.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推荐D -二聚体检查用于肿瘤患者的PE诊断。胸部X光片或心电图都不足以敏感或特异性地诊断PE。但胸部X光片有助于诊断合并症和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也有助于解释肺通气-肺灌注(V-Q)扫描的结果。心电图(EKC)可提供有关现有心脏疾病和PE的预防
比较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对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预防作用的研究并没有明确哪个方案疗效更好。如,在接受依诺肝素(40 mg)每日1次或低剂量普通肝素每日3次以预防大型腹部或盆腔手术后VTE的肿瘤患者中,VTE和出血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差异。
1、肿瘤相关VTE的预防
各种低分子肝素用于肿瘤患者VTE预防的前瞻性研究资料非常有限,FX140研究在1271例受试者中比较了那屈肝素与依诺肝素用于直肠癌术后VTE预防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2种低分子肝素的疗效类似,但那屈肝素组的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依诺肝素组。那屈肝素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也体现在PROTECHT研究中。该项研究入选1166例肿瘤患者,最长治疗期达4个月,结果表明,那屈肝素治疗组的大出血发生率与安慰剂类似,却能够减少近50%的血栓栓塞事件,肺癌患者获益尤多。
1、肿瘤相关VTE的预防
②门诊患者
     肿瘤患者出院后仍然存在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在一些外科和内科肿瘤患者中,静脉血栓栓塞风险非常高,应在门诊患者中考虑VTE的预防性治疗。
1、肿瘤相关VTE的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高危肿瘤患者包括:接受腹部或骨盆手术的患者。既往有VTE史的外科肿瘤患者的其他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包括:麻醉时间超过2h、晚期癌症、卧床休息≥4d,患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
1、肿瘤相关VTE的预防
延长预防性治疗至术后4周可降低大型腹部手术患者的静脉造影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达50%以上,因此推荐高危癌症手术患者使用延期(直至4周)的VTE预防性治疗。
1、肿瘤相关VTE的预防
虽然没有数据支持内科肿瘤患者的延期门诊预防性治疗,但对于接受高凝化疗方案的患者,也应考虑给予预防性抗凝。研究显示,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当血管生成抑制剂(如,沙利度***、来那度***)联合地塞米松或含阿霉素化疗方案时,将导致10%~20%的VTE发生率。
2、肿瘤相关VTE的治疗
对于无抗凝禁忌症的肿瘤患者,一旦确诊静脉血栓栓塞症,应立即开始治疗(疗程5~7天),可以选择普通肝素(IV)、低分子肝素或磺达肝癸钠。
2、肿瘤相关VTE的治疗
由于低分子肝素长期治疗对于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肿瘤患者疗效更佳,因此,除非急性期存在使用禁忌症,低分子肝素用于VTE治疗更加可取,如果计划采用华法令作为长期用药,则至少应有一个5~7天的过渡期。在此期间,联合使用注射用抗凝药物(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磺达肝癸钠)与华法令,直至INR≥2。
2、肿瘤相关VTE的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患者,应接受3~6个月以上的低分子肝素或华法令治疗,而合并肺栓塞的患者应接受6~12个月以上的治疗。推荐低分子肝素单药治疗(不联合华法令)用于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的长期治疗和无抗凝禁忌症的晚期或转移性肿瘤患者的复发性VTE的预防性治疗(1类)。对于活动性癌症或持续高危的患者,应考虑无限期抗凝治疗。
3、肺栓塞的治疗
在无抗凝治疗相对禁忌症的患者,一旦确诊肺栓塞,应立即启动抗凝治疗;诊断肺栓塞的同时或一旦获得相关数据,应立即进行风险评估。
3、肺栓塞的治疗
当评估了肺栓塞高危患者的癌症状况后,医生应考虑溶栓治疗和/或肺部取栓术,并同时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此外,这类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下腔静脉过滤器。
4、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
推荐消炎药、热敷及抬高患肢作为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的初期治疗。对于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 至50×109/L或严重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
4、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
抗炎药物只推荐用于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的对症治疗,而不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治疗。对于简单的、自限性浅表血栓性静脉炎,不建议预防性抗凝治疗。对于症状恶化的浅表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或累及邻近大隐静脉与股总静脉交界处大隐静脉近心端的患者,应考虑抗凝治疗(如,至少4周静脉注射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禁忌症
禁忌证定义如下:①近期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具有高出血风险的颅内或脊髓病灶;②活动性大量出血,24小时内输 血>2单位;③慢性的、临床可检测的明显出血>48小时;④血小板减少(血小板<50000/μl);⑤严重血小板功能障碍(尿毒症、 药物、造血异常);⑥近期有高出血风险的大手术;⑦潜在凝血异常如凝血因子异常、凝血酶原时间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排除狼疮抑制物);⑧脊髓麻醉、腰 椎穿刺;⑨跌倒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