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脊髓造影明确病变节段后,再行CT扫描,对病变将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平扫可检出髓内血肿和钙化。鞘内注射造影剂 可见蛛网膜、硬膜下腔有异常的充盈缺损。造影增强后,可显示髓内、外异常的血管团。
在脊髓造影明确病变节段后,再行CT扫描,对病变将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平扫可检出髓内血肿和钙化。鞘内注射造影剂 可见蛛网膜、硬膜下腔有异常的充盈缺损。造影增强后,可显示髓内、外异常的血管团。
可以从矢状、冠状、横断三维断层图像全面认识髓内血管畸形的部位、血管团的大小、有无静脉血栓形成,并做手术后或造影后的随访用,逐步代替了脊髓碘水造影。除海绵状血管瘤外,各型的血管畸形在MRI的影像中,都显示为蜿蜒迂曲的低信号流空现象,分布在蛛网膜下腔或脊髓髓内。有静脉充血时,可显示脊髓膨大,信号或强或弱,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则在T1加权像时表现为较典型的“黑环”征,即中间是高信号,提示出血后正铁血红蛋白沉积,周围为低信号。
是目前确诊和分类脊髓血管畸形的惟一方法,同时亦可为治疗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
影像学检查具体表现
1.Ⅰ型诊断 在MRI上可以看到异常的血管,但是在腰骶段脊髓,异常的T2加权信号往往是惟一的异常发现。脊髓硬膜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在CTM往往更敏感和具特异性。与不用造影相比,在强化CT上于脊髓的背外侧可以看到一个较大且呈卷曲状的血管。造影时病人应取仰卧位进行,以检查硬膜内的静脉回流。硬膜动静脉畸形中强化CT表现为完全阻塞者非常少见。在MRI上可以与髓内肿瘤相区别。MRI上可以显示血液流空现象,这与脊髓周围迂曲扩张的静脉的表现相一致。脊髓硬膜动静脉畸形的病人的MRI往往是正常的。如果病人的MRI结果正常而高度怀疑其患有脊髓硬膜动静脉畸形,应进行脊髓造影。如果造影正常,通常没有必要进行脊髓动脉造影。
当在强化CT或MRI上提示此诊断时,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确定诊断的方法。在血管造影的过程中,脊髓前动脉是可以辨认的,与硬膜动静脉畸形相关的血供也可确定。病变的所有滋养动脉都应该确定清楚,以防止术后动静脉瘘交通支复发。有时,靠近头颅的硬膜动静脉瘘可能有脊髓静脉交通,并且可以引起脊髓静脉高压和脊髓病。在这些病人中,为确诊这类不常见的疾病,有必要进行选择性的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注射造影剂作颈动脉造影。
Ⅱ、Ⅲ型诊断 髓内动静脉畸形病灶可通过T1加权像上的流空征象加以识别。在T2加权像上常并有脊髓内出现异常信号,脊髓周围的流空征象提示脊髓病变周围的部分。脊髓动脉造影在确定髓内病变上是必要的,但在区分Ⅱ型和Ⅲ型病变上并不总是有帮助。选择性主动脉插管以及椎动脉、颈动脉和髂腰血管的插管造影在确定髓内病变供应的滋养动脉上是有必要的。背侧和腹侧的根血管经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分支供应动静脉畸形。脊髓前动脉可能终止于髓内动静脉畸形或仍可能作为一段血管,可以确定脊髓动脉瘤和静脉曲张。
Ⅳ型诊断 磁共振成像有时显示大的脊髓周围的流空征象,主要表现为扩张明显的硬膜内静脉回流,这些畸形常常出现在胸腰连接处,圆锥附近和马尾近端。选择性血管造影可显示脊髓前动脉到动静脉瘘的分布和回流静脉。
海绵状血管畸形诊断 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放射影像学图像具有特征性。在T1加权、T2加权和质子密度成像上可以看到一个混合信号强度的中心。在T1加权上可以看到此中心被一个低密度的含铁血黄素环包绕。这些病变通常没有显著增强。对具有波动性症状的病人进行连续磁共振扫描,病变的体积可能有所变化。脊髓造影和血管造影很少有异常,通常不能做出海绵状血管畸形的诊断。有时有必要行脊髓血管造影,对海绵状血管畸形与其他类型的血管畸形区别。
治疗
脊髓硬膜动静脉畸形的病人的脊髓病,主要是由于冠状静脉丛压力升高,脊髓内灌注压的降低。所以治疗的目的是消除引起静脉压升高的动静脉瘘连接处。用血管内手术或显微外科手术可以达到此目的。
Ⅰ型治疗
(1)血管内栓塞:脊髓硬膜动静脉畸形的病人进行血管内治疗,主要是用栓塞或闭塞的方法终断远端的滋养动脉、动静脉交通处和硬膜内静脉回流的近侧部分,可以对滋养动脉根部进行栓塞。
如果节段性脊髓动脉难以选择性插管,或如果脊髓前动脉直接的或有侧支的血供通过节段性脊髓动脉供养硬膜的动静脉瘘,那么血管内治疗应该是禁忌证,此时应进行外科手术。有10%~15%的脊髓硬膜动静脉瘘由那些也供应脊髓前动脉的动脉滋养。
(2)显微外科手术:脊髓硬膜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包括硬膜内回流静脉的电凝和切断,或硬膜内神经根袖动静脉畸形病灶的切除,同时行回流静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