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钟馗舞端阳优美散文
正正乌纱,捋顺红袍;深吸一口气,耸肩,挺胸,提臀;用力一跺底高五 寸的皂靴,东晋名将王镇恶也 是生于这日,父母本要将他送人一一由此可知此陋俗在魏晋南北朝还未衰一一 但祖父前秦重臣王猛,高人的眼光独特,一见之下便说这孩子不一般,这才忐 忑地留了下来,可毕竟心有芥蒂,于是取了个名叫镇恶。
镇恶,这两个字代表了几千年来人们对端午日的畏惧和希冀平安度过的祷 祝。但这端午之“恶”,究竟该如何镇法呢?
对于这根据阴阳五行推算出来的邪恶,人们用同样的理论设计出了一些驱 避的法子,如汉俗在端午这天要用五色丝线系于臂上,叫“长命缕”(魏晋之 后战乱频仍,这种丝索多了一个功能,又被称为“避兵缯”);或者高悬五色 桃符,据说这样也可以驱邪。
但阴阳二气毕竟高妙,看不见摸不着,战况再惨烈,凡夫俗子也难以感觉 玄虚之外,老百姓自有老百姓所理解的端午邪恶:毒虫瘟疫。
农历五月是热天的开端,在惊蛰雷声中蠕蠕而动的蝎虿毒虫经过一春的成 长已经羽翼丰满;而随着暑热一些瘟疫之气也降临人间,加之天气炎热食物易 腐坏也导致了很多肠道疾病,在医疗水平较低的古代,如何适应入夏的气候确 实是对人体健康的一个考验,尤其是对于抵抗力弱的儿童。被动的方法是逃避, 如“躲端午”:端午这天,父母带着孩子去外婆家躲一躲,以避不吉,至今不 少地方还有这种习俗。但走到哪里这天都是端午,躲避不过是心理安慰罢了, 人们还有减少毒害的现实方法:那就是在端午这天进行大规模的清洁洒扫、杀 毒辟邪气。
于是艾蒿、菖蒲、雄黄被选中了,这些有着浓郁气味——人们都愿意相信
那就是能避秽的正气——而又古老神奇的药物成了安然过端午的法宝。
如此用药物避瘟邪的习俗也很悠久,相传为夏朝的历书《夏小正》中便有 记载:“是月蓄药,以蠲除毒气”。
总之,几千年来,在端午这天,人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采取种种措施,无 论有理无理、有效无效,以禳除不祥——镇恶。
人们总是希望保护自己的力量能够更强悍些的。纤细易断的丝线怎么看也 不像有多大的神效,雄黄菖蒲之类究竟也不过是几味常见的中药。为了稳妥起 见,端午这日,庇护苍生的神灵在百姓的虔诚祷告下终于下凡了。
根据史料,至晚在北宋,端午日便有了张贴天师符、五雷符等符咒的习俗; 还制成各种张天师的神像,有泥捏的,有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用百草编成的, 还有用通草菖蒲雕成的 . 等等,悬于门楣之上镇凶。天师需要法器坐骑,于是古 老的菖蒲艾蒿也被收了编:菖蒲叶被截成了宝剑状,菖蒲根被刻成了神龙,艾 叶被编成了猛虎,就连雄黄也多了一项任务,在小儿额上画王字,象征天师虎 附体保佑。
民间信仰多种多样,道家张天师不是端午唯一的守护神,他的同行还有佛 门护法韦陀,甚至还有年纪一大把的姜太公。但如果要为端午选一位最权威的 神祗,或者说端午的形象代言人,这几位都得自觉靠边站,空出宽阔的神案, 迎接一位后起的神灵——
更确切地说,是一位鬼,一位以捉鬼出名的鬼。
钟馗。
传说钟馗是唐时人,籍贯终南山。
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和明《天中记》所录《唐逸史》,在历史上最早提 到了钟馗其人其事。云唐玄宗有次病了,据说是恶性疟疾,太医忙活多日也不 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