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1.
混凝土方桩施工
. 预制桩的制作
制桩前必须准备好行。用
50mm插入式振动器捣实,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大于300mm ,表面用 平板式振动器压实,铁板抹平不得少于号次,待砼收水前、收水后第 二次抹平,砼不得有环向水平裂缝,同一根桩头不得使用不同品种和 标号的水泥,每根桩必须一次浇捣完毕,不得留施工缝,间歇时间一
般为二小时
预制桩砼浇捣二十四小时后,必须做好浇水养护工作,特别应注 重桩顶及桩尖部位,以覆盖草包浇水湿润养护为佳。养护时间不少于 7昼夜。
遇雨天施工,特别是嵌桩内积水,浇捣砼前必须拖布拖干,严禁 用赶水方法浇捣。
为了避免在打桩中桩头由于意外损失而影响打桩进度, 施工时先 按规定考虑一定数量备桩,备桩主要备好桩头钢筋,数量不宜少于 5 根,以便采取必须的应急措施。
:
项目名称
允许偏差(mm)
主筋间距
士 5MM
桩尖对中心线位移
20MM
箍筋间距
+ 20MM
吊环对桩纵轴线偏差
+ 10MM
桩顶钢筋网片位置
士 10MM
主筋距桩顶距离
士 5MM
桩断面尺寸
士 5MM
桩顶对角线
士 5MM
桩身弯曲高桩长
1/1000 < 20MM
保护层厚度
士 5MM
桩顶角最大倾斜
< 3MM
堆放场地地面必须平整坚实,排水良好,以防构件因地面不均匀 下沉而造成倾斜或倾倒摔坏。
构件应按工程名称、构件型号、吊装顺序分别堆放。堆放的位置 应尽可能在起重机回转半径以内。
构件堆放的垫点应设在设计规定的位置。如设计示规定,应通过 计算确定。
成垛堆放或叠层堆放的构件,应以100mm x 50mm的长方木垫 隔开。各层垫木的位置应紧靠吊环外侧并同在一条垂直线上。 堆放高 度应根据构件形状、重量、尺寸和堆垛的稳定性来决定。
构件叠层堆放时必须将各层的支点垫实,并应根据地面耐压力确 定下层构件的支垫面积。如一个垫点用一根道木不够可用两根道木或 采用砖砌支墩。
构件堆放必须有一定挂构和绑扎操作的空间。 相邻的桩类构件净
。
预制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70 %方可起吊,桩在起吊和搬运时, 必须做到平衡并不得损坏。水平吊运时,采用双点起吊,吊点距桩端 (L 为桩长)。
桩的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陷,堆放层数不得 超过四层;垫木应上下对齐。
钢筋砼桩的强度在100 %后,才能运输和沉桩,在沉桩前应查明强 度和试验报告,了解钢筋砼强度等级。
认真予检,并做好记录,校正工在桩身划出一米间距的标尺线。 每个堆放场地堆放的预制桩数量应满足前一施工范围内打桩的需求 量。
. 预制方桩的打设
. 桩锤和桩机的选用
按桩锤冲击能选择
E> 25P
E——桩锤的一次冲动能()
P——单桩的设计荷载(KN)
接桩重量复核:
K =( M+C)/E
K——适用系数
M——锤重⑴
C ——桩重(包括送桩、桩帽与桩型)(t)
E——锤的一次冲击能()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