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绿色建筑认知.doc

格式:doc   大小:7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绿色建筑认知.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3/10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绿色建筑认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绿色建筑的相关认识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国启动绿色建筑相关工作到现在已整整九年。截至 2013 年1 月,全国已评出 742 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 7581 万平方米。其中,一、二、三星级项目分别为 239 项、293 项、210 项;覆盖住宅、公建、工业建筑等多种建筑类型。四川省获评项目有 24 个。但部分企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并不深刻了解,为此,介绍如下: 一、绿色建筑与常规建筑的区别第一、绿色建筑是基于国情和地域特点,适应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以人为本,有效利用资源、能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治理污染,智能化管理,室内外环境舒适、健康、安全,在规划设计的生命周期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节约型建筑。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等,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是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 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第二、一般建筑在结构上趋向于封闭,室内环境往往是不利于不利于健康的,而绿色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用有效连通的方式,使室内环境品质(即空气质量,温度、湿度舒适感、自然光照明、隔噪音等等)大大提高。同时通过与外部的有效连同,使建筑物对气候变化自动进行自适应调节。第三、一般建筑随着建筑设计、生产和用材的标准化、批量化,造成了建筑形式的一律化、单调化,造成了现如今“千城一面”的局面;而绿色建筑推行的是融合,尊重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有助于吸取先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使得建筑随着季后、资源和地区文化的差异重新呈现不同的风貌。第四、一般的建筑追求“新、奇、特”,追求自我标志效应;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式是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获得灵感,用最小的资源获取建筑最大的多样性。第五、一般建筑是一种商品,建筑的形式往往不顾环境资源的限制,片面追求或盲目迎合市场,这往往与资源节约和环境和环境友好背道而驰的;而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即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污水、固体废物及对周边的影响), 二、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按《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通知》(川建标发【 2012 】 238 号)要求,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如下: 第一、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第二、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艺等创新措施,项目具有较好的推广和示范价值,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可获得创新项分值。第三、根据总评分值将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总评分值为六类指标评分值和创新项评分值之和,六类指标评分值总分为 95 分,创新项评分值总分为 5 分。等级划分按表 1、表 2、表 3、表 4确定。绿色建筑须同时满足表中总评分值和每类指标最低值要求。第四每类指标评分值为该类指标评分项总分乘以相应权值。当存在不参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