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然辩证法论文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的辨证思考摘要: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 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用系统观、辩证观和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新时期水利事业, 从这三个方面辩证地思考我国南北水调工程开发建设过程,启迪思维,开阔思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建设水利工程,造福于民。本文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从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建设、运行各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政策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工程的生态与环境建设。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自然辩证法;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 1. 引言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从 1952 年 10 月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 1992 年 10 月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我国跨世纪骨干工程,再到 2002 年 12 月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历经五十余年的规划设计、科学论证和反复比选, 最终形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兴建南水北调工程, 实现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四横三纵”的中国大水网总体布局,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 十分有利于在更广范围内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建成后总调水规模 448 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新增加一条黄河,对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增强综合国力, 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南北水调工程带来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入考虑。运用自然辩证法对工程的建设问题作出整体的分析。 2. 自然辩证法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在自然观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 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 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 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 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 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 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