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芦花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
2、 结合课文重点句段品析,全面理解小说内涵;
3、 感知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赏析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2、《芦花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
2、 结合课文重点句段品析,全面理解小说内涵;
3、 感知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赏析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导读法、品析法、问题讨论法。
新课导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的盛大阅兵场景还浮现在
我们眼前,70 年前的这场反侵略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因为有了
他们,才有这场战争的胜利,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英雄的代表,
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
新课过程:
一、 预习交流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竹篙. 仄.歪 泅.水 舀.水 旋.转 疟.子
2、解释词语:
张皇失措 仄歪 央告
3、简述课文情节。(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
二、合作探究
过渡语:听了同学们对课文的复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老英雄的壮举,其实小说
中就有一个人在注视着这一切,你们发现了吗?(这个人就是二菱),那么,我们顺着二
菱的目光将看到一些怎样的场面?
【近景】阅读“第二天,中午的时候——正在迎风飘撒”
思考:
1、二菱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学生概括:老英雄智诱痛打小鬼子。
2、老英雄的“智”表现在哪些地方?目的何在?
预设:神情悠闲,如“一个干瘦的老头,只穿一条破短裤„„”
故作慌张,如“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来,老头子张皇失措”
变戏法似的驾船,如“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
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引诱小鬼子上当。
3、你是如何品析老英雄痛打小鬼子的?(小组讨论)
预设 1:课文改写“老头子把船一下子撑到小鬼子的身边,手起篙下,小鬼子们的脑袋顿
时开了花。”(比较“砸”“敲打”,体会老英雄对小鬼子的恨和痛打小鬼子的痛快之感,让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预设 2:“举”“砸”“敲打”三个有力度的动词,生动地写出了老头子痛打敌人的情景,给
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4、在高潮和结局部分中,体现了老英雄怎样的性格特点?(机智勇敢)
过渡语:老英雄如此痛打小鬼子,有没有什么原因和目的呢?让我们伸长镜头——
【中远景】阅读“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有热闹看哩!”思考:
1、大菱是如何受伤的?
遇敌情,老英雄自信能通过,不幸受伤。
2、老英雄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表现?(小组讨论)
预设:
自信:“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你们不信
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
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内疚:“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窜了一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