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调研报告为促进** 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 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近期, ** 保护区组织人员对** 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先后分别到** 乡的**村**屯、**河, **村, **村; ** 镇库区上游** 河沿线的平腊村纳新等屯; **乡** 村的**、**; ** 乡的** 屯以及大山林场、** 大峡谷野生珍稀植物园等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查了解,走访群众代表,村组干部,听取意见和建议,调研结果如下: ** 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体的原生性天然林及其生态系统;以南方红豆杉、黑颈长尾雉等为主体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和** 重要的水源涵养林。总面积 公顷,其中核心区 公顷,缓冲区 公顷,实验区 公顷。** 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森林生态系统原生性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保护区的建设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对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 水电站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其保护价值非常重要。据统计有维管束植物 281 9 种, 大型真菌 185 种, 陆生脊椎动物 382 种, 昆虫 1053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50 种,植物 27 种。保护区有 88 种野生兰科植物且物种个体数量较多,是** 野生兰科植物属种最多、系统发育最完善的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来,保护区致力于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水资源涵养能力, 妥善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 不断加大科研力度, 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逐步使保护区向设施基本完善、管理科学先进、环境优美良好方向迈进; 保护区对淹没区内红水河流域珍稀野生植物及古树实施迁地保护,建立了** 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示范基地—** 大峡谷野生珍稀植物园、兰花园,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30 种 4000 多株,兰花 75种2 万多株(丛) 。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首先是对保护区范围内的荒山和残次林进行封山育林, 使森林植被逐步恢复。第二是对保护区水库周边的耕地要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改善水资源涵养能力和水质。第三是在保护区内禁牧、禁伐, 让森林植被得到休养生息, 使保护区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第四是林业部门要加强林木采伐源头管理, 严格控制采伐天然林种植食用菌, 确保保护生态环境取得实效。第四是积极做好特色中草药在自然保护区辖区内培育、繁育和试点种植等工作。保护区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求, 发挥自身优势, 组织技术人员对保护区辖区内的原生中草药品种、环境进行调查, 并与区内中医药材科研单位的专家联系, 在科研专家指导下对一些具有特色又有市场前景的品种进行培育、繁育和推广研究, 目前已取得很好的效果。(四)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基金, 除增加财政拨款外, 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以及** 电站的支持。利用森林资源优势,抓好生态旅游产业开发, 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根据“谁受益、谁补偿”原则, 建议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 建立生态补偿基金, 用于提高库区上游保护区等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五) 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 标本兼治。要重点支持保护区内的新农村建设, 从项目、资金、技术和对口支援上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