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诺贝尔奖师承关系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诺贝尔奖师承关系论文.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3/11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诺贝尔奖师承关系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师出高徒——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间的师承关系及启示摘要:本文运用表格及内容分析法通过对近百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间师承关系的案例剖析,论证优秀的导师在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之路上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解析导师所引领的方向,并由此反思中国至今无缘诺贝尔奖的缘由,以期可以取人之长,补给之短。关键词:诺贝尔物理学奖师承关系科学精神学术态度教育体制在科技的蓝图中,他们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科学的星宇下,他们是最璀璨的明星。回望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百年长河,我们在仰望甚至钦羡这些科学精英们的科技成果时,会惊奇的发现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之间存在许多师生关系, 从有些著名的大学甚至是实验室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学精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间的师承关系再次证实了“名师出高徒”这一科学人才培养规律。通过对 1948 年-200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间师承关系的整理与分析,我制作了相关表格(见附表一)。在这段期间内,共有 132 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具有师承关系的有 29人,占总得主的 22% 左右。从这张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 1948 年-200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间具有师承关系的美国占绝大多数,占总数的 % ,这不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美国教育方式及体制的成功,天才的创造需要适合其成长的土壤。当然,这张表格足以证实一位优秀的导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材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1938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恩里科?费米,他首创了β衰变的定量理论,负责设计建造了世界首座自持续链式裂变核反应堆,发展了量子理论。然而,费米给予整个世界的影响,不仅在于他及他所领导的学派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而且还在于费米创造了一种及其高效的科研活动的模式和一种非常有影响的教学方式,培育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在内的 6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因研究量子电动学基本原理而获得 196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施温格,在哈佛大学任教时指导的博士生中有三位获得了诺贝尔奖。而被称为近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的卢瑟福更是培育了包括卡皮查在内的 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突破了世界纪录。这一现象不禁引人深思,名师何以出高徒,而中国又为何至今仍与诺贝尔奖无缘? 一:名师何以出高徒? 导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对学生来说,导师不仅是行为榜样,更是激励者、知己、甚至是灵感之源。相对于普通导师,名师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阅历资深,经验丰富,集知识权威、导师权威于一身。 。他们处在当代尖端科学的最前沿,掌握该领域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具有深邃的洞察力以及敏锐的直觉,对于他们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以及该学科的内在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因而能指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前瞻性科学研究,学生可以从导师那里了解到在该领域创新的关键点,避免许多弯路。这就往往导致重大科学发现。如“科学上的鳄鱼”卢瑟福, 他永远“处在波浪的峰巅上”,善于在研究的突破口上选择课题,指导学生攻克难关, 在放射性理论和原子结构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学术氛围自由,要求严格,尊重学生的志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比如近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认为那些对自己最感兴趣的而又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的人,在民主学风和自由气氛中进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几率更大。名师注重学术自由,要求也极为严格。例如有诺贝尔奖孵化基地之称的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