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锂电池发展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锂电池发展论文.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3/11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锂电池发展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锂离子研究现状与进展曾亚峰(湘潭大学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号: 2011700322 ) 摘要: 锂离子电池以其比能量高、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性能价格比高等优点已经成为当今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再充式电源的主要选择对象。与此同时, 为缓解环境压力. 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电池和机械动力并用的混合电动汽车(HEV) 。本文对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锂离子电池能否实现商业化将主要取决于性能和价格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过程中, 正极材料可能成为制约其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瓶颈, 因而制得性能优越、价格便宜的正极是锂离子商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三元材料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主要构成材料中的正极材料是制约我国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瓶颈正极材料大约占锂电池成本的 30% " 主要材料有钴酸锂! 锰酸锂! 镍酸锂! 钴镍锰酸锂以及磷酸铁锂" 但是, 用作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 则以锰酸锂! 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为主常规的电池正极材料是: 磷酸铁锂磷酸铁锂动力蓄电池在功率! 安全性等方面具有优异的特性, 但其材料制备和蓄电池生产工艺等技术还不够成熟; 对蓄电池的一致性的要求差距较大; 虽然单体电池性能优异, 但组合后的性能问题突出, 诸如动力蓄电池包能量密度! 功率密度等参数达不到单体电池设计水平和使用寿命较单体电池缩短几倍甚至几十倍" 导致系统维护和使用成本增加, 能量密度和一致性的难题是目前制约磷酸铁锂离子蓄电池在电动车上的。相对于其他正极材料而言, LiFeP04 的结构特征使其具有两个显著优点: 1. 优异的安全性能,这是因为该材料热稳定性好,与电解质之间有高度相容性; 2. 特别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这是因为该材料结构稳定。 LiFeP04 正极材料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 电导率较低。磷酸铁锂是一种半导体化合物, 禁带宽度为 eV。低电导率曾经是制约其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 2. 锂离子迁移速率低。由于磷酸铁锂晶体中的氧原子按接近于六方密堆积的方式排列,这种结构只能为锂离子扩散提供有限的通道,从而限制了锂离子的迁移速率。因此, 纯的磷酸铁锂晶体的电子和离子导电能力都很差。近年来已开发了一些可以有效提高磷酸铁锂导电性能的技术, 其中主要包括: 1. 在磷酸铁锂颗粒表面包覆碳或 Ag、 Cu 等高导电金属。其中,碳包覆具有成本低、对充放电过程的副作用小等优点, 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碳包覆所使用的碳源包括碳粉、重油、蔗糖、柠檬酸和高分子聚合物等, 所采用的包覆方法包括合成过程中的原位包覆和合成后的包覆。 Cu或 Ag 等金属粉末可以充当 LiFePO4 。颗粒生长的成核剂,有助于获得细小而均匀的粉体,而加入的金属粉体也可增强总的电导率。 2. 在磷酸铁锂中掺杂 Mg2+ 、 Al3+ 、 Ti4+ 、 Nb5+ 和 W6+ 等金属离子,是提高磷酸铁锂颗粒内部导电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的电导率。相对于表面碳包覆, 金属离子掺杂不会降低材料的振实密度, 有利于提高磷酸铁锂的体积比容量。但目前对掺杂的效果评价还存在不同观点,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需要同时采用表面导电材料包覆。 3. 减小磷酸铁锂的颗粒尺寸有助于缩短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扩散距离, 提高大电流充放电性能。采用液相化学合成方法有利于减小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