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文化名人和画像石.doc

格式:doc   大小:202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化名人和画像石.doc

上传人:1322891254 2017/3/11 文件大小:2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化名人和画像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山东省博物馆“石刻艺术”展厅, 常年陈列着一批我国两汉时期特有的珍贵文物——画像石, 它们是汉代奉死如生的坟墓文化的产物, 亦是画刻兼施的精美石雕作品, 以艺术的形式、形象化的内容, 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 成为了解、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诸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们所携带的社会文化信息不断地激活后人的思想,打开人们的思路,予人艺术的启迪。展现汉代厚葬之风在墓葬中使用画像石做装饰的****俗, 从西汉中期兴起到东汉末年衰落, 持续了近三百年。画像石为什么出现在汉代, 为汉代所特有?专家介绍,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 疆域广阔,国力强盛,国家的统一和长期的和平环境为汉代的艺术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汉代统治者尊崇儒家学说,以孝为先,而且信奉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之说,奉死如生。同时, 经济的发展, 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统治阶级生前奢侈腐化, 还梦想死后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厚葬风气渐长, 坚固耐用的砖石墓逐步代替了木椁墓, 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幻想在坚固的墓室里, 有画像上的神仙, 还有可使尸体不腐的美玉庇护, 仍然能够过上神仙般的生活。这样,画像石艺术随着画像石墓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美。山东画像石首屈一指从全国来看,山东、四川、河南、陕西等许多地方是汉画像石发现较多的地方。尤其是山东, 不论是画像石墓的数量, 分布范围, 还是画像石出土的数量和精美程度, 都在全国首屈一指。这是由于古老的“齐鲁”之邦富有渔盐之利, 丝织、冶铁业也很发达, 经济的发展使生活较为富足,厚葬之风盛行,画像石墓随着厚葬的风行产生,而且发展很快。目前山东出土汉画像石以鲁南地区的济宁、临沂两市最为集中, 鲁中和胶东半岛有少量发现,鲁西南和鲁北地区较少。从出土的汉画像石看,画像石艺术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一是雕刻技法不断进步, 从单纯运用线条刻画到浮雕与线刻相结合, 包括高浮雕、透雕的运用; 二是画像题材内容逐渐丰富。从单一的龙、凤、人物画像到题材复杂的反映人们升仙思想的神话传说; 反映统治者腐化堕落生活的宴享、乐舞百戏、庖厨、车马出行等场景, 还有反映封建忠孝观念的历史故事等。总体来说, 山东地区汉画像石自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晚期经历了从滥觞到繁荣的阶段。其特点是:分布广,数量多;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构图复杂, 场面宏大;雕刻技法多种多样,风格细致繁缛。浪漫缥缈的精神世界画像石是作为随葬品镶嵌在墓室内的, 它是墓主生前官宅府邸的缩影, 又是汉代人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从汉画像石的内容就可知道。想象丰富的神话祥瑞题材在画像石上十分多见, 并且在山东汉画像石中表现得千变万化, 神奇无穷, 如降福人间、导民升仙的西王母和东王公, 天降地生的祥禽瑞兽, 星辰天象等。汉代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另一个神仙世界,希望自己死后能得到神灵庇佑。山东省博物馆收藏了众多的神话传说题材画像石。如西王母画像石,中间端坐者为西王母。她是汉代传说中的主要神仙, 与东王公相对, 凭几而坐, 其周围各有一些侍奉的仙人和供他们驱使的九尾狐、玉兔、三足鸟、龙、朱雀等奇禽异兽, 四周烟雾缭绕, 一派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相传西王母有长生不老的神药, 被汉代人视为最高的神灵。山东汉画像石艺术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那些乘云车驾飞龙的神仙, 把自然天象拟人化的表现, 把人和动物自由拼合出来的各种灵异神怪, 反映着工匠们海阔天空的艺术想象力, 也反映了汉代人浪漫的精神世界。历史故事显现忠孝观念历史人物故事题材是汉画像石的特色部分, 多是表现大权独揽的帝王、称霸一方的诸侯、辅佐君王的将相、儒道圣、敬父尊母的孝子、不让须眉的烈女、视死如归的刺客等。这些历史故事雷同的较多, 某些画像石上还有文字说明, 多为简洁的几个字, 以此可断的故事有孔子见老子、二桃杀三士、荆轲刺秦王、大禹治水、闵子骞失棰等。其中,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在山东的嘉祥、济宁、长清孝堂山等都有发现。画像石反映了孔子周游列国时问礼于老子的故事, 反映了孔子好学、谦虚的态度。画面上, 孔子老子面对而立, 孔子身后往往跟着许多弟子。有的标明是颜回、子路等。老子和孔子之间往往有一孩童,他就是神童项托。传说孔子因被项托的问题所难倒, 中断了东游, 回家潜心学****孔子手中多拿一鸠杖, 鸠杖是汉代封建统治阶级标榜的尊重老人的信物, 由朝庭发给。相传上端的鸠鸟为不噎鸟, 祝老人身体健康之意。乐舞百戏栩栩如生我国的杂技艺术在汉代统称“百戏”, 因杂技演出有歌舞配合、乐器伴奏, 又称“乐舞百戏”。***弹琴、撞钟击磬、长袖飘舞、飞剑跳丸、勇士斗猛兽……这些场面不仅在古文献中有详细记载, 在画像石中亦屡屡可见, 通过那些生动的图像, 我们仍可欣赏到千年前的那些热闹场景。山东沂南东汉末年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反映了在庞大乐队伴奏下, 百戏杂陈的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