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把戏曲语言当成戏曲语言来教.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把戏曲语言当成戏曲语言来教.doc

上传人:元春文档 2022/5/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把戏曲语言当成戏曲语言来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把戏曲语言当成戏曲语言来教
我之所以主张将戏曲语言当成戏曲语言来教,是因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好像不太注意戏曲语言本身的特征,而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文学作品语言来对待。诚然,戏曲是文学作品,在教学时的确不应该轻视它所具有的与其他文学欣赏其文采的华丽和诗意的丰沛为满足。李笠翁说:“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却要判然相反。何也?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③而且以诗词入曲,目的还是在于借抒情写意来辉映衬托剧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所以,应该经由对戏曲语言的分析而落实到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滚绣球〕是《长亭送别》中一支很有特色的曲子。对其“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等句子,我们往往会强调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这是崔莺莺希望张生骑的马儿走得慢一点,让时间过得慢一点,“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一起”。如果再去细细体味的话,就不难发现,这些“柳丝系”“疏林挂”“马儿行”“车儿随”等等平淡通俗的话,极为传神地透露出崔莺莺为留住她的心上人而动足了脑筋:她天真地幻想长长的柳丝能够系住张生骑着的马,但很快又遗憾地发现,即便柳丝如许之长,也无法系住行将远去的马;于是,她又恨不得请疏林无论如何也要挂住那斜阳,让时间驻留于此,祈愿“疏林挂日,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但这一着似乎仍是不可能实现,于是乎只好再祈求“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用金圣叹的话来说,就是“若又马儿快快行,车儿慢慢随,则是中间仍有隔绝,不得多相守也。即马儿慢慢行,车儿慢慢随,或马儿快快行,车儿快快随,亦不成其为相守也。必也,马儿则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车儿既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④可见“图得一刻相守”之情是多么的急迫和真挚!这些想法,这些念头,非常传神地传达出崔莺莺的聪慧、天真和痴情,也极其真切地表现出她满肚子的离别之苦。为了解除离情之苦,她真是什么办法都想到了,极其准确形象地表达了面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人生遭际,崔莺莺“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痴憨”的“小儿女”之态。如果我们用李笠翁的“机趣”和“尖新”的审美标准去观照,此处的戏剧语言灵机闪耀,天趣盎然,“超脱而不迂腐,空灵而不板实”,可谓是朴实中藏“尖新”,自然中寓“机趣”了。换一个对象,如果刘兰芝与焦仲卿“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时的分别场面,也用这样的稚气拙扑的口吻来写,我们就不免觉得有“装小”的矫情。
还应看到,戏曲语言如果不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就会失去立体感。我们只有经由对剧中人物语言的深入体察和整体把握,才能避免简单化的理解。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说:“这一折(指《长亭送别》――引者注)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对崔莺莺这一人物的这种认识是从哪里得来的?无非是崔莺莺说的“蜗角功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者”这些话,尤其是那句“这般并头莲,不强如状元及第”。据此,我们大都认为这是表现了崔莺莺反封建的精神,或者说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不错,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从客观上看就是对以门第、权势等为择偶前提条件的世俗之见的违忤。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