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三衢道中[5].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衢道中[5].docx

上传人:mirfkk 2022/5/5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衢道中[5].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衢道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识“减"1个生字,会写“梅、溪”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色。
2.着力三衢道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识“减"1个生字,会写“梅、溪”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色。
2.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合作探究,读懂课文。
3.着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精品文档请下载)
4.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热爱大自然”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使用各种符合课文内容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古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想象画面。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的过程中体会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想象、观察图片,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一首宋朝诗人曾几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板书课题《三衢道中》) (精品文档请下载)
2.诗人曾几简介:(课件出示)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课件出示)
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méi xī fàn jiǎn
梅 溪 泛 减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泛、减"是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2.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课件出示)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课件出示)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结合注释,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之情(喜悦)。
(板书:梅黄一日日晴)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
(一“溪”、一“山”、一“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