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辛弃疾的故事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如今的中国,需要这样的对国家忠诚的爱国精神。下面是文学站本店铺和大家分享的辛弃疾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辛弃疾的故事篇一:
陈亮是辛弃疾的知交,是一位爱国词人。淳熙十五年冬天,陈亮从他的故乡浙江永康到江西拜访辛弃疾。辛弃疾住在自建的“带湖新居”,附近有其取名为“瓢泉”的一条小溪。小病中的'辛弃疾见到陈亮,十分高兴。他俩或在瓢泉共饮,或往鹅湖寺游览。他们一边喝酒,一边纵谈国家大事,时而欢笑,时而忧愤。陈亮在铅山住了十天,才告别回去。辛弃疾一程又一程地送他。
第二天早晨,辛弃疾又赶马追去,想挽留陈亮多住几天。当他追到鹭鹚林地方,因深雪泥滑,不能前去,才停了下来。那天,他在方村怅然独饮。夜半投宿于姓吴的泉湖四望楼,听到邻人吹笛声,凄然感伤,就写了一首《贺新郎》词。记述他们这次交往。
辛弃疾的故事篇二:
辛弃疾被誉为第一爱国词人,他是一位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脉的诗人。公元一一六一年北宋被灭亡时,老百姓群情激愤,各地纷纷自组义军抵御金兵,当 时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就领导大约二千名农民对抗金兵,获得重要的胜利。辛弃疾的义行不仅打击金人的侵略,更鼓舞了人民抗金的信心。为了彻底打败金兵,义 军主帅耿京听从辛弃疾的建议,派他到朝廷商谈合作事宜。当辛弃疾圆满达成任务时,耿京却被奸人张国安所害。他悲愤填膺,只率领五十余人马就直冲五万人的金 营捉拿叛徒张安国,趁张安国与金将饮酒时,捉拿张安国至京城,斩首示众。而辛弃疾最后不得已只能南渡归宋。从此就在南宋一展他的长才。
辛弃疾南归后,他独排众议:“打击敌人,恢复国土,是关系到国家、生民的大业,不是皇帝或宰相的私事,应当上下一心共同参加。”但主和派却对辛弃疾的 抗金行动表示反对,从此之后,辛弃疾竟被逐出朝廷达二十年之久。直到辛弃疾六十四岁时,南宋大臣韩氏想再度进军中原建功立业才又把他找来,辛弃疾心愿未 了,想藉此机会实现抗金愿望,到最后还是未能如愿以偿,他去世前还一直大喊:“杀贼!杀贼!”可见其抗金决心至死不渝!
辛弃疾所做的一切,无不为国家着想的,可惜在最关键的壮年期被迫归隐山林二十年。他所写的词真情流露,令人荡气回肠,并蕴含有志难伸的感叹,也只能说 是时不我与!辛弃疾有此才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爱好读书的结果。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要学习辛弃疾努力不懈的 精神,不但把读书当成习惯,甚至是嗜好,好好地学习书中的知识、汲取书中的智慧!
辛弃疾的故事篇三:
绍熙五年(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庆元二年(1195年)春,瓢泉园林式庄园建成。
庆元二年(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