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文档名称:

第十二章2肠道杆菌.ppt

格式:ppt   大小:1,216KB   页数:5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十二章2肠道杆菌.ppt

上传人:小可爱 2022/5/6 文件大小:1.1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十二章2肠道杆菌.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十二章2肠道杆菌
第二节 肠道细菌
与医学有关的肠道杆菌
菌属 代表菌
埃希菌属 集
抵抗力
1、耐低温
2、水中存活2-3周、粪便存活1-2月
3、理化因素敏感( 60℃ 30min )
4、消毒剂敏感
5、***霉素等敏感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侵袭力
菌毛——吸附
O抗原,Vi抗原——抗吞噬
内***
肠***——鼠伤寒沙门菌产生
伤寒杆菌感染示意图
所致疾病
菌毛
穿入淋巴液
胸导管
第二次菌血症
迟发型变态反应
肠壁坏死、溃疡
高热、肝脾肿大、玫瑰疹、白细胞↓等全身中毒症状
肝 脾 肾 淋巴结 胆囊
尿排菌 粪便排菌
发病期
(1-4W)
潜伏期2W
肠热症
伤寒沙门菌等经口
吸附小肠黏膜细胞上
在肠壁、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繁殖(致敏)
血流(第一次菌血症)
肠出血、肠穿孔
伤寒玛丽
胃肠炎(食物中毒)
败血症
免疫性
肠热症,病后免疫牢固,其它可重复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1 分离培养与鉴定
标本采取——
肠热症:一血、二便、三检尿、要检骨髓全知道
食物中毒:粪便、呕吐物、可疑食物
败血症:血
带菌者:粪便
分离鉴定:
增菌(血、骨髓)→EMB、SS→生化反应→血清鉴定
2 血清学诊断——肥达反应(Widal)
原理
凝集试验
TO、TH、PA、PB
H与O抗体的性质及其消长意义
抗体类型
体内出现
情况
体内出现情况
O抗体
IgM
出现较早,
维持时间短



H抗体
IgG
出现较晚,维持时间长



患肠热症可能性大
感染早期、
其他沙门菌引起的交叉反应
预防接种; 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判定结果时,应着重考虑:
正常凝集价方法:试管凝集法(定量)
TO≥1:80,TH≥1:160,PA、PB均≥1:80才有意义
动态观察:双份血清抗体四倍升高有诊断意义
动态观察
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
防治方法
加强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
疫苗
伤寒、甲及乙型副伤寒3联菌苗
Ty2la伤寒沙门菌口服活菌苗
伤寒Vi荚膜多糖疫苗
治疗
以***霉素效果较好
二、志贺菌(痢疾杆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符合肠杆菌特征,有菌毛,无鞭毛
培养特性
肠道鉴别培养基上的无色透明、乳糖不发酵菌落
生化反应
葡萄糖(+)、乳糖(-)、H2S-、尿素(-)、动力(-)
生物学性状
抗原分类——根据O抗原分4群,40余型
A群——痢疾志贺菌(10)
B群——福氏志贺菌(13)
C群——鲍氏志贺菌(18)
D群——宋内志贺菌(1)
抵抗力 比其它肠杆菌弱,尤其对酸敏感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侵袭力
——菌毛:黏附
内***
——强烈内***,作用于局部并可吸附入血引起全身症状
外***
——志贺***(ST)
(1)肠***:水样泻
(2)细胞毒性
(3)神经毒性
细菌(菌毛)吸附肠黏膜上皮细胞
穿入细胞并扩散周围及深入黏膜下层
释放内***、外***
肠局部
黏膜炎症
(变性、坏死、脱落)
出血、坏死、溃疡
脓血便/黏液血便
刺激肠壁植物神经
肠蠕动↑
肠肌痉挛
腺体分泌↑
水分吸收↓
腹痛、腹泻
刺激直肠肛门括约肌
里急后重
便数增加
吸收入血
发热、白细胞↑
高热、休克
中毒性脑病
DIC
死亡
毒血症
中毒性菌痢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经口
致病机制
临床类型
急性菌痢
中毒性菌痢
慢性菌痢
免疫力 不牢固,易再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微生物学检查
分离鉴定
毒力实验
快速诊断
防治
更有效的疫苗还在研制中,此菌极易出现耐药性,依菌株。
三、大肠杆菌(埃希菌属)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符合肠杆菌特点,周毛菌,有菌毛
培养特性 符合肠杆菌特点
EMB——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乳糖发酵菌落
S-S——桃红色
生化反应 IM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