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潮州韩上楼.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潮州韩上楼.docx

上传人:jiyudian11 2022/5/6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潮州韩上楼.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潮州韩上楼|《寄韩潮州愈》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去,表达诗人的美好祝愿。
(3)对忠臣遭斥逐的愤懑。“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借写环境的险恶,衬托韩愈处境的艰辛,写出了诗人对韩愈的遭际的同情与愤懑。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首联以回忆起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既表达了对韩愈遭斥逐的不平,也流露出深切的眷念。
B. 颔联“隔岭”“出关”二词,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烘托出互通书信的宝贵,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咼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C. 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写潮州老树盘根错节,饱阅风霜,背城面海,遒劲苍凉,反衬出韩愈被贬谪后孤寂、迷惘的心绪。
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2.《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 BD(B项,“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无中生有;D项,对“海浸城根老树秋”含义及作用的理解有误。)
①构思精巧。前句写途中景象,后句写潮州景象,虚中有实,落笔超逸。②取象不凡。险峰、驿路、断云、沧海、城根、老树,蕴藉深沉,境界开阔。③用字脱俗。“悬”“浸”二字,俯仰结合,形象而贴切,写出驿路艰危,海城卑湿。(“断”“秋”二字,移情于物,写阻隔处含牵挂,写凄苦处寄关切。)(每点3分,写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
赏析:
在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佛骨就是佛灭度后,火化所留下的遗骨、遗灰),韩愈上表直言极谏,触怒皇帝,贬谪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以此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后来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寄韩潮州愈》,诗歌表达了自己与韩愈的情感之深厚。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道:“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曾”表示行为或情况以前发生过。“木兰舟”即用木兰树造的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有“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的心早已与你同乘木兰舟,一直伴你到岭南潮水的尽头。首先,可以从一个“曾”字看出诗人表达了与韩愈有着不同寻常的交往。其次,从“直到天南潮水头”看到了诗人在朋友有难时对朋友的牵挂与慰藉。当然,由于这首诗产生的背景是韩愈被贬,而且是受到不公正的贬谪,所以,我们可以从诗句中感受到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的愤懑之情。
颔联写道:“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华岳”指代长安。“泷”即急流的水。这一联的意思是说,隔着山岭的篇章已经寄到华岳,我出关的书信到你手要越过激流。这一联是承上而来的,诗人直抒别后景况。“篇章”指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