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朗读《声声慢》有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11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朗读《声声慢》有感.docx

上传人:大笑大甜 2022/5/6 文件大小: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朗读《声声慢》有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朗读《声声慢》有感
朗读《声声慢》,是词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的湿漉
漉的一颗被揉碎的愁心――黄花凋谢人憔悴,愁绪似水永无昼。一起来看看: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句话出
朗读《声声慢》有感
朗读《声声慢》,是词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的湿漉
漉的一颗被揉碎的愁心――黄花凋谢人憔悴,愁绪似水永无昼。一起来看看: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句话出自宋代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的《声声慢》。对这句话的理解,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中并未作详尽的注
解。在教学中发现有不同版本的解释。有的解释为“庭院里黄花遍地盛开,惟
独我憔悴瘦损,面色苍白,如今谁还有心思游赏采摘”;有的解释为“满地黄
花零落堆积,凋零憔悴,如今有谁和我一起采摘”。
词中写庭院里的黄花究竟是盛开呢,还是枯萎凋谢呢?“憔悴损”究竟是
在指黄花的花容呢,还是在写女词人因愁苦而憔悴的面容呢?笔者认为值得商
榷。
对一首诗词要鉴赏的到位和准确,首先就需要对这首诗词的写作背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声声慢》是反映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时的词作。早年时期的她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知书达理。而女词人聪明颖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婚姻上又是幸福美满的。因为她和当朝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夫妻俩志趣相投,除了
爱好诗词之外,亦致力于搜集和赏玩书画金石。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年,金兵入侵,词人夫妇相继南奔,不久,丈夫病逝于南京。词人的精神上受到了
沉重地打击。她只身飘零于杭、越、台州及金华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国破家亡,丈夫离世,晚年时景况孤寡困苦,生活窘迫的残酷现实,使女词人长期处在深深地苦闷、彷徨、焦虑、孤寂和忧愁之中。
了解背景后然后再结合这首词的整首意境来分析,全词营造的是一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清冷,凄凉,悲愁的意境。寻啊寻,找啊找,她在寻找什么呢?亡国使她背井离乡,思夫使她肝肠寸断,愁绪如剪不断理不清的乱麻昼夜地缠绕着她、煎熬着她,使她起居不安,茶不思,饭不想。词人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困顿境地。
深秋天气“乍暖还寒,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黄昏之际,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忽冷忽热的天气,最难调养生息,淡酒浓烈却抵不住寒冷的秋风,更难排遣词人内心的愁苦。“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看到排列整齐的曾似相识的大雁哀鸣着向南飞去,怎不勾起词人对故国和亲人的思念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在这空旷静寂的庭院里陪伴词人的只有绵绵的秋雨拍打着梧桐树叶发出嘀哒嘀哒的声响。这嘀哒的雨声何不看作是词人忧伤的眼泪呢?
从以上的环境描写中不难看到“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