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CPU 性能指标 CPU 的位和字长位: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0”或是“1”在CPU 中都是 1“位”。字长:计算机技术中对 CPU 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 32位数据的 CPU 通常就叫 32位的 CPU 。同理, 64位的 CPU 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 64位的二进制数据。主频、外频和倍频主频也叫时钟速度( Clock Speed ),表示在CPU 内部数字脉冲信号振荡的速度。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 CPU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完成的指令数也就越多, CPU 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不过由于各种 CPU 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 CPU 的性能。 CPU 主频的高低与 CPU 的外频和倍频有关, 其计算公式为:主频=外频×倍频。外频是 CPU 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目前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 CPU 的外频直接影响内存的访问速度,外频速度高, CPU 就可以同时接受更多的来自外围设备的数据,从而使整个系统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倍频是 CPU 的运行频率与整个系统外频之间的倍数,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 CPU 的频率也越高。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 CPU 本身意义并不大,一味追求高倍频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CPU 从系统中得到的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 CPU 运算的速度)效应。例: Pentium 4 的 CPU 主频 2400MHZ = 外频 133 ×倍频 18= 2394 缓存( Cache ) 缓存( Cache )又称为高速缓存,是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存储器。由于 CPU 运行速度远远高于内存和硬盘等存储器,因此有必要将常用的指令和数据等放进缓存,让 CPU 在缓存中直接读取,以提升电脑的性能。主流 CPU 的缓存分为两种,即(一级缓存)和 L2 Cache (二级缓存)。 L1 Cache 由指令 Cache 和数据 Cache 组成, L2 Cache 全为数据 Cache 。由于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 CPU 的性能影响较大,因此 CPU 生产厂商纷纷力争加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过高速缓存均由静态 RAM 组成, 结构较复杂、集成度低、成本较高,并且由于静态 RAM 的寻址方式为一次读全地址,所以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太大。在服务器平台及高档桌面产品中已集成了 L3 Cache 。作用:解决 CPU 速度较快与内存速度较慢的矛盾( 缓和高速设备与低速设备的速度差,以减少错误,加快处理速度) CPU 的制造工艺 CPU 的制造工艺指的是一种工艺尺寸, 代表在一块硅晶圆片上集成所数以万计的晶体管之间的连线宽度。按技术术语来说,也就是指芯片上最基本功能单元门电路和门电路间连线的宽度,单位用微米(μm)或纳米(nm) 表示。目前 CPU 的制造工艺向 45 纳米发展(相当于 1/1333 头发丝大小)。 CPU 的封装技术所谓“封装技术”是一种将集成电路用绝缘的塑料或陶瓷材料打包的技术。以CPU 为例,我们实际看到的体积和外观并不是真正的 CPU 内核的大小和面貌,而是 CPU 内核等元件经过封装后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