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理想爱情与现实爱情的差距
周 盛 【摘要】莎士比亚一生的创作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财富,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他的创作都给人们带来了欢笑和眼泪。人们都认为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性格及爱情都是尽善尽美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的作品中的人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理想中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无视于家族的仇恨,在他们看来,妨碍他们结合的是徒具虚名的姓氏。朱丽叶说:“名字有什么,我们叫玫瑰的那种花换成别的名字也一样芬芳,罗密欧要是不叫罗密欧,同样会那么可爱完美,这本来和名字没有关系。罗密欧,抛弃你的名字吧!为了换取跟你本身毫无关系的名字,把我整个儿拿去吧。”[2]而罗密欧对于姓氏的态度更为激烈率直:“你只要把我叫做爱,我就重新受洗,重新命名,从今以后,永远不再叫罗密欧”。[2]仔细想想,他们的对话不无道理。爱情是与姓氏无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可能吗?对现代人而言,这也是家族中决不可能容忍的事情。另外,从一个人的生活的角度来说,你的姓氏虽然只是你的代号,但却是一个人来到这个社会的基础,存在于这个社会的全部。为了爱情,难道连自己的“根”都要抛弃吗?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是真正的爱情,才使他们变的勇敢而无畏。”[3]而我认为,这也许是真正的爱,但决不能使他们变的勇敢而无畏,而是使他们变的疯狂而痴迷,最终导致双双死亡,谱写了一曲最为悲壮动人的爱情颂歌。为什么说他们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是因为在他们的爱情中,没有什么功利目的,甚至还不了解对方的底细,就疯狂的爱上对方,即使后来知道了两家之间的恩怨,他们还是依然义无返顾的爱着对方,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世上最纯洁的最无私的爱情。但我们要清醒的知道,现实总归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差距的。而这种非功利的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楷模似乎倍受莎士比亚的推崇,还体现在悲剧《李尔王》中,法兰西王:“爱情若牵连到本身以外的各种顾虑,便不是真爱”。[2]这正体现了莎士比亚的观点。是的,这种无功利性无目的性的爱情,是值得学习,讴歌。但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呢?例如,在大学校园里这一小小的视角里,放眼望去,“灰姑娘和白马王子”到底有几个?要知道,现实终究是现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爱情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洋溢着纯洁浪漫气氛。男女双方一旦陷入爱情,巨大的激情就在心里萌动,再加上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已达到精练的纯熟的境界,所以戏剧中就出现了不少男女主人公浪漫抒情的动听情话,使主人公的爱情变的更为之动人。这种爱情在感觉上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但它只是舞台演出,仅仅是舞台剧而已,这就毫无疑问的拉开了与现实生活中爱情的差距。因此,作为平凡人的我们,生活在世俗的圈子里的人类,要分清楚理想与现实,懂得衡量幻想与实际的距离。我们都知道爱情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要脱离莎士比亚剧中和现代青春偶像剧中超现实的爱情,丢弃幻想中的飘渺的爱情观,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爱情观,确立爱情与生活的平衡点。
“法国是一个只具有虚荣性和肉欲的可爱的男人的国度”。[4]一位熟悉其国家的法国人(梅郎)说:“在法国,伟大的爱情同伟大的人物一样罕见。”[4]这与莎士比亚剧中那些爱情一样,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到,而在法国更难。其实,不管在哪个地域,虽然中西方人的爱情观念不同,但是很难寻觅到完美的爱情。但完美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怎样的爱情观才是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