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051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ppt

上传人:taoapp 2022/5/7 文件大小:3.9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消息
我三十万
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
英勇无畏
作战地图
1. 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 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
这一段是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突出表现我军英勇顽强,迅速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情况。作者运用了反衬、景物衬托的手法,突出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用词准确、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答案】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英
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突出了解放军将士一如
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答案】这是一则消息,它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报道事实,而不是渲染大场面。这则消息虽然不到二百字,但是具备了消息的“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做到了言简意赅。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的四字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四字词语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叙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也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手法探究】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但只用不到二百字,
效果却很好,请进行简要分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我军顺利渡江
结语:发出豪迈号召
主体:具体渡江情况
人民解放军必胜,敌军必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1.本文运用了“倒金字塔式”结构写作。在这篇消息中,什么时间,多少人,结果如何是人们最关心的、分量最重的,应放在导语中表达,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在后面再一一列
出。
2.短小精悍、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战役声势浩大,值得报道、称颂的事迹很多,但作者只用了不到二百字,就对这次战役作了简洁又不失完整的报道,其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点,令人叹为观止。
3.四字词语的运用,简洁有力。
四字词语的运用,使该文言简意赅,生动而有气势和力度。如,“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直取对岸”,把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长驱直入、英勇向前的进攻豪气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中凡而敢作敢为的群体,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聪明机智、不怕困难的性格,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无论在电视上,还是在现实中,只要看到中国军人的身影,我的心中就会升起由衷的敬佩之情。中国军人啊,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2:完成习题
新 闻
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百舸争流,锐不可当
冲锋陷阵,英勇无畏
3.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培养学生阅读新闻
的能力。
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
言的准确、简洁。
(重点)
(难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1981年7月9日《人民日报》(原载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前三者是主要,后二者是辅助。标题: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事实,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
新 闻
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