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临近再说 2022/5/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
概括先容。
它从远古时代开始写起,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一路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触摸青铜饕餮“狞厉的美”,感受楚辞汉赋的“气势与古拙”,聆听“盛唐之音”,融入宋元山水的“无我”和“忘我”之境,直到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和“浪漫共流”,有时一泻千里,有时涓涓细流;有时一气呵成,有时娓娓道来。让我这个毫无艺术细胞的人看得既吃力,又欲罢不能。
在这十个章节当中,我最感兴趣的和看得最专注的是第三节——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而这一章节,在我认为正正是就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所在。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李泽楷先生在这一章节里曾经提及过这样一段话:“(艺术和审美)因为重视的不是认识模拟,而是情感感受,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从‘阴阳’(以及后袋的有无、形神、虚实等)、‘和同’到气势、韵味,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规律和原则大都是功能性的。”在这个功能性方面,李泽楷先生有以下四方面的阐述:
其一,“它们作为矛盾结构,强调得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本人并无多少艺术审美细胞,勉强理解成在艺术领域,诸子百家都是各显神通的,他们之间会有许多的矛盾和冲突,而这些“不和”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儒道两家的对立思想。儒家思想对艺术“强调的是官能、情感满足和抒发,是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实用功利;而道家强调的是人与外界对象的超功利的无为关系亦即审美关系。是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是艺术创造的非认识性的规律。”由此看来,儒家思想对政权的巩固,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乃至家庭的稳定都是有利的,所以儒家思想的功利性是有必要的。但它对人性的自然发挥是有约束的,它“以其狭隘的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然而,人性的自然发挥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道家则崇尚自然,突出自然和人性的光辉,它恰恰给予儒家“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但道家思想很多都是不被统治者接受的,倘若过于崇尚自然,则显得无序散漫,而这种散漫恰恰对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是十分不利的。面对儒道的矛盾,采取互补的方式是最佳的途径。李泽楷先生在书中提过,“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避退;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这就说明我们的美学和艺术要强调艺术领域这些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渗透和协调,而不是强调其对立面的排斥于冲突,于是,儒道互补就成了这种对立面之间渗透和协调的最好方法。
其二,李泽楷先生说:这个功能性“作为反映,强调得更多的是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而不在模拟的忠实,再现的可信。”比如,李白的诗里形容的潭水为“桃花潭水深千尺”,他把普通人眼里的潭中之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