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村创业致富励志事迹
近年来,为了传授竹荪栽培技术,高允旺的足迹遍布 5 个省、 8 个地区、 15 个县市,跑的乡镇更是数不胜数。现在,他的足迹图版面,还在不断扩大。
竹荪种植的林下时代
农村创业致富励志事迹
近年来,为了传授竹荪栽培技术,高允旺的足迹遍布 5 个省、 8 个地区、 15 个县市,跑的乡镇更是数不胜数。现在,他的足迹图版面,还在不断扩大。
竹荪种植的林下时代
2014 年 4 月 30 日,是高允旺忙碌的一天。下午五点多,他刚从
南平市区回到大历镇,还没来得及回家,就立马赶到张发贵家,同他一起钻进了竹林。
近年来,张发贵在高允旺的指导下种竹荪致了富,成了他的忠实
“粉丝”,所以,当高允旺推广种植林下竹荪,张发贵带头种了 7 亩。
揭开覆膜,高允旺看到了令人欣喜的一幕,竹荪已经长出了雪白的菌丝,非常粗壮。
高允旺所在的大历镇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就有少量农户种植竹荪,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 2003 年到 2005 年,大历镇竹荪每亩单产达到了 100 公斤至 200 公斤的高峰。巨大的收益让许多村民都开始种植竹荪。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在田里种植竹荪,单产会
逐年下降,到了第 4 年,每亩单产甚至不到 40 公斤。加上在田里种植搭遮阴棚、盖茅草的成本每亩要 3000 元,很多农民转向种烟叶了。 2013 年春季,大历镇竹荪种植面积仅剩 80 亩,不足 10 年前的两成。
田里种植竹荪遇到了瓶颈。难道要眼看着昔日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就这样被遗弃吗 ?
高允旺萌发了一个想法:竹荪属于野生食用菌,经过人工驯化,
野生变家种。现在能否再将竹荪从大田“搬”到林下栽培呢 ?于是,
从 2007 年起,他开始研究林下种植竹荪。
2012 年,高允旺试验林下套种竹荪,选定了阔叶林、杉木林、
毛竹林三种不同的林地作示范。他首先选择的是在杉木林下试种了
约 1 亩地,由于光线太暗、土质没选好,结果产量不高,但它们个头大、肉厚、品质高,无疑给了高允旺希望。
2013 年,高允旺再次试验,示范地里的竹荪从
可采 2~3 批,亩产量 公斤,产值 万元。
6 月份开始采摘,
2014 年,经过多年的试验,高允旺的林下培养竹荪技术宣告成
功,林下种植的竹荪品质比大田种植有明显提升。以 2013 年为例,那一年高允旺试验的林下竹荪所产竹荪,收购价至少达到每公斤 300 元,而大田竹荪的收购价每公斤还不到 240 元。
顺昌县林业局退休的教授级高工陈永清分析说:“林菌模式可算
林下经济的最佳模式之一。以竹荪为例,竹荪生长需要吸收氧气释
放二氧化碳,而树木的光合作用则相反 ; 而且种植竹荪的培养料是毛
竹屑等,还能供给树木,起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作用。”
高允旺林下种植竹荪研究成功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原先的种植户纷纷回归。对农民来说,这代表着将省去了搭建遮阴棚的每亩 3000 元成本,而且按 2014 年的收购价计算,林下种植竹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