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班级团队建设方案
班级团队建设方案1
一、总体目标
主动营造深厚的学习、学术氛围和生动活泼、健康上进的良好风气,努力培育具有扎实的专业学问、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同学创等版块内容,要求要有主题,构成系列,体现出专业的特色。
六、评比时间:11月中旬
七、评比嘉奖:
对各教室布置进行量化评比。本次评比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不合格的班级须再布置,直至合格。
班级团队建设方案3
中山高校新华学院于20__年依托母体学校中山高校成立,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该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专业开设初期,主要以中山高校中文系的资深教授“以老带新”培育年轻老师,尚未形成自己的教学团队,年轻老师的精力也主要集中在教学上,无暇顾及科研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渐渐形成自有教学团队,但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教学团队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以硕士学历中青年老师为主,教学、科研水平有限。
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老师23名。其中:中级职称老师14名,高级职称老师8名;17名老师具有硕士学历,5名老师具有博士学历;45岁以下中青年老师名15。老师专业方向涵盖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基本覆盖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这样的职称、学历、年龄、老师专业方向结构在独立学院中较为合理,但以硕士学历的青年老师为主的教学团队,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批青年老师中,虽有7人次在校级授课竞赛中获奖(含第一名),并有1名老师获评“广东省民办学校优秀老师”,也有个别青年老师具有十年以上高校任教的教龄,对新老师的指导与帮助能起到肯定作用,但其余老师基本教龄在三到五年左右,教学实力和阅历的积累不够深厚,对新老师的传帮带效果有限。
该团队超过80%的老师,一毕业即进入高校工作,行业背景单较为单一。
(二)不同课程师资力气分布不合理。
该教学团队现有古代汉语老师2名,现代汉语老师2名,中国古代文学老师6名,中国现当代文学老师4名,外国文学老师2名,文艺学老师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师1名,还有1名老师因该专业的“对外汉语”方向取消,正面临转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老师数量充盈,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力气单薄。
基于行业性别特点,该团队育龄女老师超50%,加之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该团队面临生育高峰;行业对老师的学历水平、科研水平要求渐渐加强,以硕士学历为主的中青年老师急需通过访学,甚至离职读博等方式提高个人实力。一旦师资力气薄弱的课程,有任课老师出现休产假、访学、离职等状况,则面临请相近专业方向老师代课甚至停课等问题,既不利于代课老师的教学与科研的系统性发展,又不利于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建设,还扰乱了教学秩序。
(三)多老师任教同课程,易沟通协调不畅。
多老师任教同课程主要分三种状况:,要求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任教同一门课程同一个班。比如“汉字学与汉语正字”“汉语表达与应用写作”须要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方向,“公文与好用文书写作”课程的老师参加到教学中。,如“中国古代文学史”本可以支配老师轮番上课,但中青年老师占比大,迫于职称晋升的要求,多老师任教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班。,汲取转型老师或非核心课程老师为储备师资,需与本专业方向老师同上一门课,如“文学原理”。
多老师任教同课程时,在教学进度、参考教材、教学内容、平常成果标准、试卷命题、阅卷、录入成果等各个环节,都须要细致地沟通与协商。这是一个周期性的、比较繁杂的工作,要做到统一行动并和谐有效地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存在肯定难度。
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激励校外学术沟通,发掘老师潜力。
激励老师利用游学、访学等機会提升个人学术水平。目前已选派1名老师到美国索尔兹伯里高校游学,3名老师分别到浙江高校、华南师范高校、暨南高校访学。
充分借助母体学校资源,支配青年老师到中山高校中文系旁听硕士生、博士生课程。该团队已有4位老师坚持听课一学年。期间,2位老师共同申请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广东汉语方言调查”的子项目,1位老师胜利申请到校级教改项目。
把握本校老师人才培育安排,主动申请“博士导研安排”,即通过校外具有博士学位的探讨人员或博士探讨生指导本校老师在科研方面取得一些进步,目前该团队已有两位老师胜利申请。
(二)